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三四岁就会写字、算术 , 但这个阶段最应该训练的是动作发展能力 , 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 。
案例一:只想穿黑色的男生(泰迪男 , 5岁)
泰迪特别不愿意去幼儿园 。虽然妈妈狠心了一年 , 泰迪还是每天在幼儿园门前挣扎哭闹 。泰迪的妈妈说 , 幼儿园老师都反映泰迪在幼儿园的集体意识和动手能力都不好 , 脾气特别倔 。最奇怪的是 , 孩子从来只穿黑色衣服 , 不接受任何其他颜色 。
泰迪的行为是典型的儿童心理问题 。他的各种“怪异”行为 , 无非是孩子对自己的意见被忽视的反应 。如果家长和老师总能主动关心他 , 不要把他当“怪孩子” , 而是悄悄请他帮大家做事 , 并建议泰迪“你能行” , 这种情况会明显改善 。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 , 是指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 , 但尚未达到长期心理障碍的程度 。一般来说 , 3-8岁的孩子出现多动、焦虑、依赖、害怕失去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 。近年来 , 约有50%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 但只要及时发现 , 绝不会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但是 , 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 对幼儿园和学校的管理不够人性化 , 就很容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 。
案例二:精神紧张 , 孩子口吃(熊男7岁)
今年二年级 , 小雄经常被班上其他孩子“嘲笑” , 只是因为小雄总是口吃 。在学校一整天 , 熊通常只说三两句话 , 而且还结巴 。而且午休的时候 , 熊总喜欢找个角落呆着 , 表情也比较胆小 。此外 , 他上厕所非常频繁 , 每天跑步十几次 。
“不知道怎么养这样的儿子?”小熊的妈妈开朗又坚强 , 对孩子的表现很失望 。据我妈说 , 3岁之前 , 小雄和其他孩子一样开朗活泼 , 刚说话也不结巴 。但是自从上了这个重点小学 , 说话的障碍越来越大 , 直到我结巴 , 说不出话来 , 话也越来越少 。
原来 , 小熊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 因为孩子成绩一直平平 , 所以几乎从不表扬小熊 。一次 , 放学回家后 , 孩子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天 , 我主动给……老师表扬了 。”妈妈漫不经心地回答:“学习总是不行的 。干点正事有什么用?”当时 , 熊在那里枯萎了 。
其实 , 口吃熊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的高压政策 。长期以来 ,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 , 自信心被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所取代 。他的口吃不是生理原因 , 而是精神压力过大的结果 , 使他有语言障碍 。
案例三:情侣 , 拿着铁尺追老师(蔷蔷男8岁)
蔷蔷成了学校的“高危人物” 。如果他的父母没有一再恳求帮助 , 他就会被学校劝退 。就在一个月前 , 调皮的蔷蔷因为受不了老师的批评 , 和语文老师结下了仇 。有一次上课 , 蔷蔷举手要求回答 , 但是老师几次都没有叫他 。下课后 , 蔷蔷和老师争论 , “你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老师批评他不遵守规则 。谁知道蔷蔷居然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把铁尺 , 开始追老师...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 , 是指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 , 但尚未达到长期心理障碍的程度 。
原来 , 强势的父母经常因为感情不和而吵架 , 还伴随着拳脚相加 。小时候 , 蔷蔷被吓哭了 , 渐渐变得麻木 , 成为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后来 , 他甚至帮助他的母亲 , 并试图与他的父亲对抗 。上学后 , 蔷蔷和同学发生矛盾 , 不想谈 。起初 , 他们可以忍受 , 但如果他们不能忍受 , 他们开始战斗 。
学校出面为蔷蔷邀请了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认为 , 这是一种由家庭暴力导致的孩子的不安全感和暴力倾向 , 属于儿童心理躁狂 。
在童年 , 父母是第一个学习和效仿他们的老师 。父母的言行会强烈暗示他们的孩子 。生活在矛盾和家庭暴力频发的环境中 , 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属于自卑心理强的孩子中的“过度自我” 。当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时 , 挫败感上升为暴力反抗 , 是典型的儿童心理躁狂 。
玩手指儿童心理咨询的新方法
“玩手指” , 看似简单 , 却能有效纠正孩子的一些行为和学习障碍 。
现在这一代的父母 , 年轻的时候 , 自己玩了很多游戏 , 制定了自己的规则 , 比如扔沙袋 , 打弹珠等等 。然而 , 这些游戏已经逐渐被淘汰 。现在儿童玩具都是不用动手就能做好的 , 比如一按按钮就能发声的电动玩具 。其实 , 正是这些玩具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三四岁就能写字、做算术 , 但这个阶段最需要培养的是运动发育能力 , 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 。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及时得到适当的开发 , 就会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 可能导致孩子经常在家里遇到麻烦 , 自控能力差 , 容易冲动等 。如果不懂得用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 , 只会发脾气 , 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 。
除了以运动为基础的感觉统合训练 , 对于已经造成一些心理伤害 , 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孩子 , 我们也可以通过用玩偶代替真人表演小戏 , 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会关系 , 对事件的意义进行“创伤” 。
那么 , 当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任何异常行为 , 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征兆 , 这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吗?一般来说 , 孩子的学习情况明显比较差 , 成绩大幅度下降 , 或者人际关系受到很大影响 , 包括与其他孩子、家人、亲戚相处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 父母应该首先与孩子沟通 。
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 , 记得不要问“为什么” , 因为像“为什么”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到被责备和被指责 。父母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说话 , 慢慢分析原因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仍然存在问题 , 建议父母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
通常 , 父母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是避免孩子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 。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般来说 , 对于3-8岁的孩子来说 , 每周至少有一天是“亲子同乐日”——在这一天 ,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耍 , 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 , 不要成为“学习评审会”或“家庭批评会” 。而且 , 选择玩什么 , 去哪里玩 , 怎么玩等等 。 , 不应该被家长盲目牵着鼻子走 , 而应该先听听孩子的意思 , 多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