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立春节气的讲究和风俗 立春节气有什么讲究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表示着一个季节的开始 。也就是说,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 。立,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讲究和风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立春有什么讲究
1、不理发
有的地方立春日不能理发,认为理发不吉利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丛生,刚生出的草木去损害,自然是不合天地运行规律的 。
2、不看病
有的地方还有讲究,立春日不看病 。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一说法不过是为了讨个好彩头而已 。
3、不能躺
还有的地方说,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 。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 。
4、不可与人吵架、争执
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
5、不可见血光
像杀鸡宰羊的事儿,尽量不要在这一天干,因为动刀见血,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好的预兆 。
6、出嫁的女人不要回娘家
因为在古代,女人一旦出嫁就跟随丈夫,成了别人家的人,尤其是在立春这天,乃一年之计的重中之重,这个时候回娘家难免有“回春”之像 。有人说“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寓意要再嫁人了”,虽然这种说法太过激,但无论如何,两口子日子若真过得好,断也没有天天赖在娘家的媳妇 。
立春的风俗有哪些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
2、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 。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
4、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 。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
5、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 。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 。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