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起源及习俗 重阳节的来源及风俗( 三 )


3、饮菊花酒
菊花,是我国是长寿名花,又名“延寿客”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 。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 。《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
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 。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时逢佳节,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
4、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茱萸雅号“辟邪翁”,它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 。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 。但是在近代,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 。其变化的因由大概是,茱萸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 。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
5、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 。是日习惯慰问老人 。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 。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
6、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 。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 。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 。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