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之荀子 荀子是什么家

荀子家族是什么(大秦赋中的荀子)
最近《大秦之符》持续火爆,为我们展现了战国末期各国相互征伐的画面 。此外,齐国的稷下学宫引人注目 。荀子、韩非、李斯等众多学派代表人物出现在夏雪宫,向我们展示了战国末期中国文化的开放与繁荣 。
提起荀子 , 很多人都忘不了他的《照你》《劝学》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的学派大师,成就远不止于此 。
荀子 , 本名荀况,名卿,又名 。他原是赵人,在齐国稷下学宫任过酒祭,后死于楚 。荀子是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对弟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荀子最著名的弟子有秦丞相李斯、法家著名代表韩非子、西汉初年丞相张苍 。此外,荀子还有一个著名的徒弟 , 他就是《论秦》的作者贾谊 。因为李斯和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后人一度认为荀子是法家的代表 。其实荀子还是主张儒家的 。毕竟荀子说的是“照你” 。司马迁也认为荀子是儒家的代表,所以他把荀子和孟子合而为一的传记,就是《孟子》、《荀卿列传》 。
战国时期 , 荀子继承儒家思想,由赵到齐,打算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付诸实践 。但当时齐国的邹衍、邹氏、淳于髡都是有名的空谈家,荀子并没有得到齐王的重用 。齐国灭宋国的时候,齐敏国王狂妄自大 , 荀子写了一封信说“致胜之道”,但是没有被重视 。荀子没有办法,只好去了楚国 。齐襄王登基后,荀子第二次来到齐国 。直到齐襄王去世,荀子年纪最大,被齐国增补为大夫 , 在任酒祭(学长) 。
《风俗穷通》记载:
“当我在齐威王时,我把世界各地的智者聚集在夏姬...孙青(荀子)有个秀才,五十年代来读书 。”
在随后的几年中,荀子三次担任献酒之职,他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使他名扬天下 。同时,荀子收了很多弟子,如李斯、韩非等人,都拜在荀子门下 。
《史记》记载,秦王在位时,荀子曾去过秦国,打算说服秦王以儒治国 , 但遭到秦王和的反对,荀子无奈离开 。
荀子在齐国呆的时间最长,在夏姬东宫名扬天下 。但晚年齐王听信谗言,荀子被迫离开齐国,来到楚国 , 被楚王任命为兰陵县令 。然而 , 楚人认为的思想太危险了,于是荀子告别了楚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赵 。赵龙推崇荀子之名,拜荀子为上卿,后来楚国才醒悟 。春申君黄歇亲自派人接荀子回楚国 , 继续担任兰陵县令 。公元前238年 , 淳沈骏被杀,荀子辞官 , 以高龄死于楚国 。
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虽然成就了儒家的伟大,但在儒家中却十分尴尬 。自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推崇孔孟,孔孟十子是代表 , 但很少有人提到荀子,因为荀子是儒家学派中的“另类” 。他发扬了儒家思想,却被后人否定了 。这也许就是荀子的悲剧 。
在儒家思想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强调互爱、和谐共处;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增加了“义”、“善”的内涵,注重“民轻君” 。荀子主张“礼法结合”,让统治者以德服人,同时以道德和法制教育人民,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 。荀子认为 , 人类长期以来都在互相争夺温暖,“生而有善报” 。所以他们需要后天的熏陶,礼仪制度的教育 。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更加现实,因为他既重视道德教育 , 又强调法制的惩罚 。这也是他在儒家中地位尴尬的原因 。
荀子是战国末代宗师,《史记·李斯列传》曾记载“学御术于荀卿,我学之 。”可见,李斯宣扬的“帝王之术”,其实是荀子传授的 。但荀子一生,虽名满天下,却无力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他的弟子李斯却是真正的“帝王之术”的践行者 。
【《大秦赋》之荀子 荀子是什么家】荀子是历史上长期被忽视的儒家代表 。直到近代 , 一些著名学者开始研究荀子的思想,大家才发现荀子思想的真正价值 。荀子的现实儒学与现代治国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荀子地位上升的原因 。但是,他的地位再怎么上升,也比不上战国晚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