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落幕 研究生数学建模

研究生数学建模(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束)
4月24日,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在上海落下帷幕 , 188支队伍获得一等奖 。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国外523所高校和部分科研院所的17219支队伍参赛 。最终,共有来自504个训练单位的14436支队伍、43308人顺利完成比赛 。报名人数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
本届大赛命题专家组以绿色发展为主线,聚焦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现实问题,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战略重点,设计了6道贴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数学建模题 。
分别是芯片相位噪声算法设计、汽油辛烷值建模、康复工程脑电信号分析与判别模型、无人机集群协同对抗、能见度估计与预测、飞机质心均衡供油策略优化 。
每支参赛队伍在比赛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并提交一篇论文作为评审依据 。
华东理工大学“TensorFlows”团队选择了“如何实现汽油炼制过程中降低辛烷值损失的数学模型”来回答 。经过4天日夜奋战,终于完成论文投稿,获得国内一等奖 。
这是六道竞赛题中最受关注的一道 。测试参赛选手如何通过数据挖掘,结合不同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方法,调整工艺参数,降低汽油炼制过程中有害气体硫的含量 , 而不影响汽油质量 。这也是石化企业在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矛盾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
团队成员之一的王杰是华立化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他和材料学院的同学张万觉、刘鑫是一个团队的成员 。比赛为期四天半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 , 他们要确定解决思路 , 解决问题,建立模型,修改模型,测试模型,最后完成论文 。
模特大赛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三支队伍共同完成的比赛 。三个人的分工很重要 。一个人负责建模,一个人负责编程,一个人负责写论文 。
由于时间紧 , 工作量大,王杰和他的队友们在比赛中始终保持努力 , 每天睡眠长达4个小时,最后一天通宵达旦,以求出色完成任务 。
通过参加建模比赛,王杰说 , 他和队友们学会了如何理解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自学各种数学软件,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快速阅读和理解论文,如何建立和修改模型,如何根据问题与同学讨论,如何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学不到、体会不到的 。”
从数据分析到问题解决,从自主学习到自主创新,从独立思考到团队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也是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的宗旨 。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MAGUS实验室的胡新文多次参加建模比赛 , 今年她的团队获得了一等奖 。
经历了六年几十次数学建模的洗礼,她说自己忍受了多少个夜晚,吃了多少苦,24小时随时看南京城 。但是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的热情并没有改变 。数学建模给他和队友带来了更多的磨炼、荣耀和自信,提高了她的实际应用能力 。
专家组成员、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欧阳傅生教授认为,竞赛题将科技前沿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用学术知识解决应用问题的良好平台 。
“对于参与的研究生来说,解决这些问题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容易入手,但最终能拿出一个适合实际产业调整的方案,确实很难 。要解决这些问题,参赛团队不仅要有缜密的科学思维、敏锐的分析判断和熟练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还需要团队成员高效分工协作、一步一个脚印克服困难的精神 。”
在今天的颁奖大会之前 , 进行了“数字之星”的现场答辩 。经过评审团的投票,最终产生了“数字之星”的获奖者和10个“数字之星”提名奖的季军团队 。
【第17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落幕 研究生数学建模】下一届比赛将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