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的由来简介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的由来简介】冬至的由来介绍(冬至的由来和习俗)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3000多年前,古人通过土归观测太阳,确定冬至节气的到来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 预示着冬天的正式到来 。之后白天会越来越长,这就是冬至 。
冬至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习俗,大多与吃有关,如馄饨、饺子、汤圆、狗肉、羊肉和八宝粥 。
一、冬至的由来 。冬至 , 俗称“冬至”、“长至”、“分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就用土规法测量日影,得出洛邑是中国的中心地理位置的结论,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建设计划 。
然后通过详细观察发现,公历12月21日或23日之间的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过了这一天,白天会一天天地变长 。周公决定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这就是冬至的由来 。
古人对冬至的解释是:“阴极来时,太阳升起,太阳南时,太阳短时,太阳长时,称为冬至 。”
根据现代天文科学,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最偏向北半球 , 那里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过了这一天,太阳又渐渐北移了 。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一线长”,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比地下少空,所以短期内气温会继续降低 。所以天文学规定冬至是北半球冬天的开始 。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 , 延续至今 。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之阳逐渐变强,代表着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 也就是盛世之日 。因此,后来,在春节期间,祭祖 , 聚会等习俗 。,一般选择冬至 。这样,在民间,冬至就有了“小年”之名 。
二、冬至的习俗 。冬至作为最古老的节气之一 , 有很多传统习俗,大部分都和吃有关,比如吃混沌、饺子、狗肉、羊肉、汤圆等 。
1.吃馄饨 。馄饨是北方受欢迎的食物 。老北京有句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条” 。相传汉朝时,北方边疆经常被匈奴入侵 , 百姓生活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有两个首领,匈奴和屯,他们非常残忍,滥杀无辜 。人们对它恨之入骨 , 就把它包成肉馅面条,取“浑”“辇”之音,称为“馄饨”,吃得乱七八糟 , 以泄心头之恨 。
2.吃狗肉 。冬天吃狗肉的习俗来源于汉朝开国时期 。相传冬至那天,屠夫樊哙煮了一锅狗肉,进宫献给好兄弟刘邦 。高祖吃了之后,赞不绝口 , 连声说“天下最美的食物是狗肉” 。
从此 , 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俗话说“狗肉滚三圈,神仙都站不稳”“闻狗肉香,神仙跳墙”,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狗肉的诱人魅力 。
3.吃饺子 。据说医圣张仲景晚年退休回家时,他的家乡南阳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当他看到所有人的耳朵都要冻掉了,他就把它们和羊肉、辣椒和相关的驱寒草药一起煮了,把面团剁成耳朵 , 煮熟后给了村民 。吃了它们,有奇效 。
从此,人们纷纷效仿,有了冬至必吃的美味食品饺子 。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十月一日,冬至到 , 家家户户吃饺子” 。
4.吃羊肉 。冬天吃羊肉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普遍习俗 。羊肉味甘性温,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 。冬季常吃羊肉可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 。
5.吃八宝粥 。粥 , 能养胃,利于消化,特别有利于干燥的冬天食用 。为了更好地起到御寒的作用 , 人们在煮粥时,往往会选择温热平和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 。
6.吃汤圆 。冬天吃汤圆,全国各地都有 。制作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 。,性温,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温性食物 , 能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和防病能力 , 特别适合冬天食用 。
7.喝冬酒 。江南姑苏民间,在冬至之夜,有喝冬酒的习俗 。酿酒,米酒的一种,是用桂花和糯米为农民酿造的 。它香气宜人,香甜爽口,是待客的好礼品 。
8.祭祀祖先 。潮汕地区有“冬节大如年”、“冬节一去不回,无祖宗”等谚语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门在外的游子,冬至那天一定要回家祭祖,否则就会忘祖 。可见冬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