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思维?

什么是中医思维?相对于西医思维的确定性、对抗性、精准性等特征,中医思维具有可能性、平衡性、整体性等特征 。西医诊查疾病要通过视触叩听及各种理化检查,再对比诊断标准下结论,用化学药品与手术方式针对靶器官治疗,注重确定性、对抗性、精准性,注重局部与微观;中医诊查疾病通过望闻问切,利用中药、针灸等方法针对全身进行调治,强调阴阳调和,同时关注自然界对人体发病与治疗的影响,注重整体与宏观 。  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与治疗技术体系,中医只能按中医思维诊治疾病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不能按西医思维去诊治病人 。现代中医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西医知识,但学习西医知识只能是我们行医的助力,是我们发展中医的助力,不能变成我们学习中医理论和坚持中医思维的障碍 。我们可以借助西医检查手段进行微观辨病与辨证,但必须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进行 。  现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西医课程占有很大的比例,初学中医的年轻学子建立中医思维往往比较困难 。建立中医思维,首先要理解中医文化,中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科学,与中国历史、传统哲学等息息相关 。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低年级应该适当减少西医课程的设置,加大传统文化相关类课程的分量,为中医学子建立中医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中医思维的建立至关重要,走出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将走向临床、科研等工作岗位 。无论是中医临床还是中医研究,只有在坚持中医思维的前提下进行才能对中医药发展有积极意义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中医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同步发展,但我们发展中医,必须沿着中医学科自身的规律与轨迹去发展,不能偏离主航道 。  只有坚持中医思维做临床、做研究才能树立起真正的自信,我们才能把中医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承担起当代中医人的神圣使命 。(程铁兵)【什么是中医思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