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语文课 如何上好语文课( 二 )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真正有思考内容呢?如何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我认为,语文教学有思考的内容,不能只从形式或手段上思考和实践 。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语文课程 。教师心中有课,心中有学,心中有人,才能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思考内容 。
老师心里有课 。一般一个老师备课需要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一个真正有课的老师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准备 。花一生时间备课的老师,往往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或者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准备好一个具体的课文教学章节 。我在教《母爱》的时候 , 备课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第一遍阅读课文后,设计第一个具体的学习要求:请自由完整地阅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遍阅读文本后,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一只产犊的爱”和阅读元素“体验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和细节中所蕴含的感情”,根据文本表达的特点 , 即作者梁通过对其母亲的容貌和语言等细节的描述,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然后,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个具体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读完后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
其实我看过,思考过,积累过这门课相关的可以做教材或者不可以做教材的相关资料 。比如梁的生平和家世,我读过并深刻记得 , 梁的父母都是文盲,父亲是崇尚体力的文盲,母亲却是崇尚文化的文盲 。希望妈妈的孩子从小爱读书,长大后靠文化立足社会 。梁小时候 , 的父亲在西北工作了多年 。他是在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长大的 。这些关于梁的资料,我是在阅读《梁文集》时知道的 。教《母爱》的时候,有一部分教学过程印象深刻 。当我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教学计划中预设了这个环节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能力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几乎就像复述课文内容一样 。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刚才听你们说了很多,老师认可了两个主要的人物,两个主要的东西 。我在黑板上随意写了“我,妈妈”,“书,钱”,然后对刚刚总结的同学说:试着总结一下这件事的两个主要人物,两件主要事情 。学生说,我想买那本书 , 所以我向妈妈要钱 。我妈给了我钱,我拿了,给我妈买了一罐水果罐头 。我妈骂完我之后,给了我钱 。我用妈妈给的钱买了我想要的书 。这显然是老师进行的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 。
教师只有心中有课,才能在生命的每一天里阅读、思考、设计课堂、倾听学生的表达,为学生的学习构建最佳的学习支持,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
老师心里有学问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 。作为教师 , 要不断研究学习的规律,深刻理解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 如何克服 。《看得见的学习》这本书里说 , 在教学中 , 教师要时刻思考学习的概念 , 努力让教学沿着学习的路径慢慢展开 , 让学习在学生面前眼前一亮 。教《不能倒的老房子》这一课 , 可能是因为这个单元的语言元素是学习预测,所以很多老师总是带着学生边读边做预测 , 试图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预测,如何做预测 。仔细想想,问题就出来了 。这是一篇课文 。所有的单词都已经在课本上写的很清楚了 。学生早在上课前就接触过这篇课文,课文背后的内容一目了然 。怎么预测?完全是为了预测而预测 , 完全是伪学 。真正有心学习的老师会正视这种真实的学习情境,换一个角度,让学生借助文本中的辅助系统,猜测泡泡中的学习伙伴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预测,还原他预测的心理过程,从而找到预测的路径 。然后在结尾充分利用课文已经改变原文的资源,告诉学生原文的结尾不是这样的 。让学生猜测原文中的老房子最后是否倒了,故事是如何结束的 。让学生练习之前学过的预测策略,感受预测带来的阅读乐趣,学会预测,爱上预测 。只有当教师时刻想着学习的本来面目,时刻记住学习的规律,不要为了追求想法而追求想法,为了流动而阉割过程,让位于教与建,让位于学,学生自然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呼应教师的行为,课堂也会回归到思考和学习的朴素本质 。
老师心里都是人 。语文老师要知道,只有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角 。要想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一个思考的内容,老师心里总要有人 。老师心中有民,强调要有实际“立”的人 。虽然他们是学生,但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