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心内科最好的医院排名 天津哪个医院好( 三 )


国内首创:呼吸危重症与介入肺医学相结合 。自2006年李越川教授出任胸科主任以来,其担任胸科主任和RICU的“人才战略”初见成效: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后浪” 。2008年,教授不拘一格,将年仅38岁的李提拔到主任的位置 , 将视野投向呼吸科学的另一个战场——创办了天津市最大的呼吸内镜介入肺中心,开展了最多的四级诊疗项目,在国内首创了“以生命支持为特征的呼吸危重疾病与以内镜为基础的介入肺疾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
李越川教授在诊所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本质是通过生命支持为后续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 。比如有些患者因为年龄、并发症等原因无法承受气道和肺部介入治疗的操作,但在重症医学的支持下,这些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说到这里,李越川教授回忆说 , 他曾经治疗过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因吸毒产生幻觉,竟将一根长12cm,直径1.2cm的铝管塞入气道 。“如果当时没有一个关键学科的支持,医生只能通过手术切断患者的肺叶 , 取出异物,然后吻合气道 。这样不仅风险大,而且后遗症也多 。最后在喉罩的保护下 , 我用细钓鱼线在支气管镜前端系了一个钩子,通过钓鱼成功取出异物 。”李越川教授接着说,近年来,该科开展了大量高风险、高难度的诊疗手术 , 如ECMO支持的全肺灌洗术、ECMO支持的气道介入术、ECMO支持的复杂胸膜腔疾病的控制与治疗等,为很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这种喉罩的保护下,我们每年要做十几二十例气道异物取出手术 。”
李越川教授(左二)带领团队进行气道介入治疗 。
2018年,天津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得“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标准化建设项目三级医院优秀单位”、“天津市呼吸疾病临床重点学科”等荣誉称号 。同时,经过70多年的不断发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模不断壮大 , 拥有6个病房,248张床位,设有独立的门急诊,以及内镜中心、睡眠中心、肺功能科、超声科等检查科室 。包括重症呼吸系统疾病(23床RICU)、介入性肺部疾病、胸膜疾病、睡眠呼吸系统疾病、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呼吸康复等10多个亚专科 。已经建成 。现有呼吸内科医师103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31人 。成为天津市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之一 。
2018年,天津市胸科医院被评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标准化建设项目”三级医院优秀单位
多年的从医经历和临床工作,使李越川教授在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断和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使他对科室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医生治病如兵打仗,充满未知因素 , 没有重来的机会,所以医生必须心存敬畏,兢兢业业,慎之又慎 。部门规模的扩大不是‘占地’,应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导向;技术的发展不应该偏离医学的本源 , 而应该以患者为中心 , 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利益 。”
怀着这个目标,李越川教授每天都早早来到医院,年复一年 。病房、讲台、手术台上,他总是在场 。咨询、检查、解释病人的病情,不仅细心、耐心,而且热情 。他曾深情地说:“做一名好医生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觉得比什么都幸福快乐 , 因为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虽然我们与患者素未谋面 , 但从他把生命托付给我们的那一刻起,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化危机为机遇:推动慢性呼吸道疾病诊疗“武器升级”“******强调,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医学领域,这一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越川教授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哮喘、肿瘤等,大多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预防的作用日益突出 。呼吸科医生不仅通过科普和患者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健康意识,还通过长期规范的慢性病管理,减缓患者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 降低医疗费用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国有近1亿人患有COPD,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 。由于疾病知晓率和诊断率较低,COPD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三大死因,给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呼吸科医生来说,挑战就是机遇,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将成为呼吸科学未来发展的重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