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心内科最好的医院排名 天津哪个医院好( 四 )


2005年,李越川教授在国内第一个报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外周细支气管的形态学改变,这也引起了他的新思考:COP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不同的病理改变,最终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呼吸气流受限 , 但谁是主要的呢?谁先出现的?学术界尚无定论 。“小时候农村做饭都是烧柴火 。无风的日子里,炊烟会笼罩整个村庄 。但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家庭主妇,有的有COPD,有的没有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有不同的症状 。这是什么原因?”
2016年3月,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科技资源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天津市胸科医院生物样本库正式上线运行,旨在通过标准化采集、处理、储存和使用心胸疾病患者的组织、血液等各类人体分泌物样本,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为心胸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优质样本 , 从而推动心胸疾病的科研发展 。
天津胸科医院生物样本库
与此同时,在慢阻肺诊疗的战场上,医生们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武器升级” 。2019年底,国内首个针对稳定期慢阻肺的每日一次三联吸入制剂上市,标志着慢阻肺治疗进入三联用药时代 , 从而使我国广大慢阻肺患者有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
"三联吸入制剂是多种技术的结合 , 是一项技术进步."李越川教授表示,三联吸入制剂可以保证吸入的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同时进入下呼吸道,既提高了临床疗效 , 又保证了安全性 。尤其是三联吸入纳入医保后,价格大幅下降 , 大大减轻了国家医保和个人医疗的负担 。“对于一个吸烟的慢阻肺患者来说,戒烟后,三联药还没有香烟贵 。即使是自费,用药也很便宜 。”
“三联药物使用方便,一次辅导就能教会患者正确用药,大大提高了医生工作的便利性 。但医生也要注意三联药物的个体化应用,防止药物滥用 。“这个提醒者是赵笑云教授 。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 。赵笑云教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创新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18年 , 赵笑云教授启动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呼吸辅助治疗的呼吸神经肌肉刺激器”科研项目 。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还在ATS、ERS等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提高了医院的国际影响力 。他说,“由于COPD患者长期处于咳喘状态,呼吸肌会越来越疲劳,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 。因此,通过间歇性刺激的方式 , 增强患者呼吸肌的收缩 , 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目前,赵笑云教授正在进一步开发COPD患者的日常肺功能监测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数字化治疗 。借助小巧便携的肺功能仪和可穿戴式远程呼吸监测仪,及时发现患者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和密切随访 。指导学生以“基于4G模块的远程呼吸监测诊断系统”获得2020年第三届天津市大学生IT“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技术大赛一等奖 。他说,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临床医生要在不完善疾病的诊疗中找到痛点 , 从痛点出发,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多写文章,多交流!”他说,“总结临床经验和成果,以文章的形式发表,不仅可以帮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还可以获得同行的反?。?从而提高自己,更好地造福患者 。”
医产结合:打好呼吸系统疾病的“隐蔽战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治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秘密战场” 。赵晓彤教授说,大多数OSAHS患者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足 , 认为打鼾就是“睡得很香” 。他们直到出现并发症才来医院 , 但是大部分的日常检查项目都找不到病因 。只有通过夜间睡眠监测,很多问题才能“浮出水面” 。
早在1997年,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设立了睡眠监测室 , 是天津市最早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诊疗的单位之一 。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科室一年只能开展50多例睡眠监测,几乎没有治疗设备 。李越川教授当上系主任后,发现赵笑云对科学技术特别是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小组,以赵笑云等三人为主要成员,成立了睡眠与呼吸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 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取得长足进步 。”
李越川教授(左)和赵笑云教授(右)
小组成立后,赵笑云每天晚上都监测病人的睡眠 。他介绍,传统的睡眠监测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整夜的睡眠实验,会有一套复杂的仪器设备与患者相连,会有同步的视频监测 。医生只能在收集数据后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非常繁琐耗时 。近年来,赵笑云教授的团队开发了多项基于脑电信号、心电信号等信号进行自动睡眠分期和自动呼吸事件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