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 。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 。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 。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 。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酮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 。花青素是什么?简单地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 。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混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的原料之中,或以**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 。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剂量大反而容易出现偏差 。
第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 。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 。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即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或五级茶“添实补缺” 。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 。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用的毛料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饼茶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饼茶,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 。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 。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 。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 。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用于饼茶的主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实际上,在现代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上,对原料的鉴别也一直存在两套标准,一套是借用了绿茶感官审评方法的标准;另一套则是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秘而不宣”并实际采用的标准 。两套标准差异很大,其普洱茶的拼配就是参照“秘而不宣”的标准升华出的新境界 。
第五,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 。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 。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 。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 。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长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的结出的“硕果” 。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 。这个空间即使在现代也仍然十分广阔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题 。
推荐阅读
- 《刺客信条:大革命》同步点数的正确规划攻略
- 陈皮是晒干的好还是烘干的好
- 各种食物的热量表和卡里路 怎么计算
- 梦见黄金首饰 梦见黄金首饰预示着什么
- 论语以什么形式为主
- 皖b是哪里的车牌照
- 饺子用陈醋还是香醋
- 菜籽什么时候种,菜籽什么时候种合适
- 雪耳怎么煲才起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