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 航港怎么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蔡
最近 , 山东航空以其出色的运营能力和超高的准点率成为了著名的“闪电航空”空 。事实上,山东航空成为“闪电航空空”的背后,数字化是支撑这一切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细节表明,大数据分析人才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刚需”,商业智能正在成为新一代的社会基础设施 。
1.“无惧风雨起降”的幕后英雄
山东航空飞行员敢于“无惧风雨,起飞降落” 。飞行员勇敢吗?
一篇揭露“闪电飞行空”的系列文章称,2005年,山东航空在国内首次推出HUD(平视显示系统) 。因为有了平显这种飞行辅助设备,在极端天气下也能保证乘客的安全 。
HUD的设计灵感来自二战轰炸机的瞄准技术 。这种机载光学显示系统可以将飞行信息投射在飞行员视野正前方的镜子上 。飞行员可以根据平视显示器上的数据指令修正飞行状态 。当启动飞机时 , 他不必低头看仪器 。起降更像是在玩游戏,即使跑道能见度只有150米,他也能正常起降 。
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天气在影响正常航班率的因素中占50%以上 。200米能见度是中国民航二类机场的最低起飞标准 。以首都机场为例,44天平均年跑道视距小于200米,比31天的150米少 。因此,2017年,中国民航开始推进以HUD为代表的“座舱革命” , 山东航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航空公司 。
2017年,山东航空全年航班正点率仅为70.1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0年国内航空公司top 10空公司中,山东航空空正常航班率连续保持第一,2019年在亚太地区大型航空公司空公司准点率排名中达到前十 , 在国内大中型航空公司空公司中排名第一 。
日前,山东航空空信息管理部数据单元李经理在永红科技(济南)城市峰会上做了精彩分享 。酷炫的HUD背后 , 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是锻造山东航空一系列“神操作”的幕后英雄 。
如何保证航班准点?这一切都离不开MOQ(飞行作业质量管理体系) 。
航空空行业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沉浸在数据流中的行业 。整个飞行作业链跨越十几个系统,包括单次飞行停机时的30多个支持节点 。这就需要一个灵活的数据平台来收集和分析Aviation 空公司各部门的数据,系统之间可以相互对话,激活数据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将信息从一个系统推送到另一个系统 。
此时 , 数据是石油、燃料,算法和模型是机器和设备 。给机器加油最终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专注于大数据分析的BI(商业智能)在中国迅速发展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空公司,春秋航空空专门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从100多个信息系统中抓取所需数据进行分析,而山东航空则通过大数据和BI技术打通了这十几个系统,建立了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运营效益、科学辅助决策为目标的飞行运营质量管理平台,建立了220多项基本运营指标 。
然后,和俄罗斯航空一样 , 山东航空的飞行员“不怕风雨中起降” 。他们是胆大包天还是驾驶过轰炸机?这些硬核技术到底是怎么出来的?这离不开F-ROMS(飞行质量日常监控管理系统) 。
飞机降落在跑道上的几分钟称为进近阶段,这是对飞行员驾驶技术最大的考验 。一些乘客下飞机后呕吐 。这次飞行的着陆就像降落在地面上,意思是“重新着陆” 。
进近不稳定是造成cfit和跑道偏离的重要原因 。过去,中国航空空公司对进近阶段的飞行品质研究很少 。现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 , 我们可以准确识别什么是不稳定的方法 。
如何分析这个系统?
每架飞机都有QAR设备(飞机机载记录系统中的快速存储设备),记录飞机滑行、起飞、巡航和着陆阶段2000多个传感器产生的飞行数据,最高采集频率为1/16秒 。因此,一架飞机每年产生近1亿条数据 。业务工程师需要从这些庞大的数据中找出哪些参数与飞行员的进近飞行质量有关,形成算法和模型,形成不稳定进近飞行的智能诊断报告,准确率达到90% 。
目前,山东航空是国内航空公司空公司中率先发起进近飞行智能诊断的航空公司空公司,采用了永宏科技的人工智能算法和BI工具 。原来的系统效率很低,飞行员只能看到自己第二天的飞行数据 。而且,在庞大的QAR原始数据中,飞行员只能看到万分之五的数据,因为原来的系统推送数据是基于超限事件管理的思维,比如当有重物落地时 , 会推送相关数据便于分析原因 。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飞行员飞行良好,没有再着陆?不一定,有管理痛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