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白条有什么后果?为什么不建议用京东白条

现代人最不愁的就是没”钱”花,因为几乎每一个互联网消费平台都推出了不止一种金融借贷产品,人们的消费习惯经历了”储蓄卡—信用卡—网贷分期”三个阶段 , 平时买买买是很爽了,但是不少人在需要办理银行贷款去打印征信报告的时候却哭了,因为莫名其妙的征信就花了 , 甚至是被毁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以为的虚拟信用卡,其实都是小额贷款
很多时候我们非常不屑那些天天找网贷撸口子的人 , 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爱惜自己的信用,可是直到自己去打了征信报告才发现,我们也成了别人眼中”不爱惜信用”的人 。我们究竟错哪了?
1. 京东白条开了个好头,却没有占领先机
2014年2月 , 京东商城上线了一个新的功能叫做”白条” , 这是行业内第一款“先消费、后付款”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
“先消费、后付款、最长30天免息期、最长24期分期付款”,这说明白条就是一张京东”发行”的虚拟信用卡 。白条的授信审批依据的是京东系统内部的风控大数据模型,这个系统根据用户的购物习惯、信用状况、收货地址稳定程度等多因素去评定客户,给出是否可激活白条以及可授予的额度 。
在商城试水了一年之后,白条也走出了京东商城,为更多的第三方商户提供白条消费支持 。
白条的互联网消费借贷模式是业内首创,利用风控大数据模型来识别和评价客户也是跑在了行业前头,可是京东并没有抓住这两点做大做强,以致于京东支付以及京东金融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太大起色,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却没有占领先机 。
2. 花呗依托芝麻信用,做大做强了唯一性
2015年4月 , 支付宝(蚂蚁金服)推出了”花呗” , 本质就是跟白条一样的虚拟信用卡 , 最初只可应用于天猫和淘宝 , 现在基本上可覆盖支付宝的全消费场景 。
花呗的出生与发展,依托于支付宝的另一个杀手锏——芝麻信用 。
其实芝麻信用的雏形也是跟京东一样的内部风控大数据模型,但是支付宝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觉得这个模型不该只作用于内部,而是应该拿出来跟更多的人一起打造一个信用社会,相当于一个民间版的、可通过分数量化考核的”征信系统” 。
2015年1月底,芝麻信用正式上线,通过”历史(守约记录)、行为、履约能力(资产情况)、人脉、身份”五个维度的综合考量评出”芝麻分”,它开启了人们全新的信用生活,甚至是全新的人品检测工具 。
白条和花呗都是虚拟信用卡,白条虽然抢占了先机 , 但是花呗才真正做强了一个唯一性——数据报送只对接芝麻信用,不对接人行征信系统 。不要窃喜以为不对接人行征信系统就可以用花呗乱来,蚂蚁金服之所以敢这么玩,是因为它已经强大到如果一个人的芝麻信用毁了,基本上就是半个”信用废人”了 。
白条在初期只对接内部风控数据大模型,然后也推出了”小白信用”,但是比起芝麻信用能够覆盖的场景还是少了太多,”小白信用”并不被外界认可,所以最终白条选择了接入人行征信系统 。
因此,可以说花呗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正规军里面唯一一个不接入人行征信系统的产品 。
互金产品的合作金融机构决定了产品性质,也决定了必须对接征信系统
支付宝(蚂蚁金服)里不止花呗这一个金融借贷产品,还有借呗和网商贷,这三者到底有啥区别?
花呗,实质是一种虚拟信用卡 , 合作金融机构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贷有限公司,这是由浙江蚂蚁金服集团全资控股的公司,花呗的资金全部来自于蚂蚁金服,所以它的数据可以不报送人行征信系统,只需要自己做好风险内控 。
借呗 , 是一种随借随还的消费贷款,实质上对接的是合作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或信托贷款 , 合作金融机构有银行、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因为涉及到外部机构的资金,所以数据必须报送人行征信系统,这也是在借款界面中会提示到的 。特别是如果合作方刚好是银行的,则必须报送 。
对于借呗到底上不上征信,一直以来都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抽查上报 。我也曾经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借了两天的大额资金,12月31日借出,1月1日还回,但是这笔借款从没在我的征信报告中出现过 。
我认为借呗如果想不上人行征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合作放款机构不是银行;第二借款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报送周期 。一般金融机构按月定期将数据报送人行,如果在一个报送周期内已经还清了贷款,也许就不会被报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