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二 )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是根据上古时代,秋季丰收后祭祀演变而来的 。重阳节的传统风俗有:登高、赏秋、赏菊、悬挂葫芦、佩茱萸、放纸鸢、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等,我认为在重阳节众多的习俗中,最值得一提有6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重阳节的传统风俗之一:悬挂葫芦???
重阳节有悬挂葫芦的传统风俗 。民间传闻,药王下凡到人间时,毒虫横行、瘟病四起 。为了解救众生,他将自己的神药装在葫芦里挂在众人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 。因此留下了重阳节家门口挂葫芦这一风水习俗 。
而在重阳节当天,瘟气降临、凶毒四起,人们就会在门口悬挂各式各样的葫芦以镇凶化煞、祛除病气 。其中,尤属黑曜石葫芦效果最佳 。古代的佛教文物中,就有相当多有关于镇宅或避邪的黑曜石圣物或佛像 。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传统风俗之二: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十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外,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很多人会选择去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尤其在一个特殊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此即九九重阳的登高节 。
古人登高来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后汉仙人费长房,有一天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将有灾难,如果你带了全家大小,人人用红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了 。”桓景按师傅所说,九月九日带全家上山游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见家中家禽家畜均暴毙而亡,便知师傅所言属实自己和家人逃过一劫 。后人代代相传,并视九月九为登高避灾、饮酒聚会之期,而后渐成风俗 。
还有就是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信奉山神可以使人免除灾害 。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必须往山上游玩,以避免灾祸 。最初人们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平安吉祥,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习俗活动 。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传统风俗之三:重阳糕???
还有吃“重阳糕”的传统风俗 。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在汉朝时称“饵”,其原料为黍米 。黍为五谷之长,在古代是待客与祭祀的佳品 。九月,黍谷成熟首先以黍祭享先人 。重阳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尝新食品,这也就是后世民间在重阳节,以重阳糕荐神祭祖的秋祭习俗渊源 。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令令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黄,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米都称之为重阳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