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分别是哪些人?竹林七贤的结局和作品是怎样的?


竹林七贤分别是哪些人?竹林七贤的结局和作品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竹林七贤分别是哪些人?竹林七贤的结局和作品是怎样的?】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 。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 。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
名称来由
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 。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东[来源请求]),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一般认为“竹林七贤”之名与“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关 。
传统说法认为“竹林”位于嵇康在山阳的寓所附近 。嵇康与其好友山涛、阮籍以及竹林七贤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间畅饮聚会,因而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 。这种说法见于《晋书·嵇康传》及《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条 。
陈寅恪认为,“竹林七贤”的活动地方实际上并没有产“竹林”,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七贤出自《论语》中“作者七人”的事数,有标榜之义 。“竹林”之辞,源于西晋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竹林七贤” 。
王晓毅不认同陈寅恪的观点,从汉晋时期佛经中“竹林”这一译名的出现频率质疑了陈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说,并结合史料实地考察发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确实种植有“竹林”,之后又从时间和地点上论证了竹林七贤聚会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传统说法对于“竹林七贤”一名由来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
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 。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琴”,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诗存《咏怀诗》八十二首,着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评价
岑逸飞认为,如果分五等,嵇康属优,隐遁招致杀身之祸,作《管蔡论》为管蔡翻案,认为管蔡之乱是疑虑周公篡权,影射司马氏篡魏,锺会指他“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下不为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被诛时有3,000名太学生请拜为师;阮籍属良,状甚潇洒,却能虚与委蛇,闻悉步兵厨人精于酿酒,为饮酒而当步兵校尉,未可厚非,境界及不上稽康;山涛、向秀属常,虽有学问,但山涛位至三公,向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稽康后与山涛绝交,并非无因;阮咸、刘伶属可,阮放浪形骸,刘为酒徒,??乏善可陈;王戎属劣,神童小时了了,大时坏透,全靠献媚取容,苟全于世,且贪财聚敛,不知休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