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美术 学院派书法( 三 )


书法需要继承传统 。“学院派”的产生与传统无关,只是一种简单的再生产手段 。它本质上是一个有约束力的设计,但只是名义上的创新 。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要去哪里 。除了今天能看到的“学院派”作品 , 近几年没有大的动作,也很少有新作问世 。有人预言,“学院派”创作是“无花果”式的,光开花不结果,而“学院派”理论则是“光打雷不下雨” , 理论水准高在先,所谓“理论上的巨人,创作上的矮子” 。
随着世俗文化的繁荣和传统文化格局的打破,书法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书法是以消解人的精神品格为代价的 。这一时期,更多与书法相关的话题聚焦于创新、个性、市场、展览、评委,各种创新技法层出不穷 。
书法更多地融入了大众化的视角,注重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表达 , 使人越来越意识到艺术的大众化和杂糅状态,过去那种一架子强调艺术性的书法,不自觉地以取悦评委和展商为首要任务,迎合潮流 , 跟随入展或承诺获奖的模式,从而有了商业利润,制造新闻,等等 。放眼当今书坛 , 以前一丝不苟的一切都隆重登场了 。书法目前并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而是鱼珠和泥巴的混合体,而我们所看到的是书法艺术的激情在衰弱,在褪色 。
“学院派”说到底是一场迅猛的“造星运动” 。虽然都是炒作高手 , 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市场 。曾经有人跟笔者开玩笑说,如果把“学术”的作品投放市场,会有人要吗?可能性很小,甚至不可能 。
当然,进入市场出售并不是衡量书法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但确实是衡量当代社会形态中艺术存在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学院派》诞生之初,是一个震撼人心的举动,是一个充满实验精神的反叛旧观念的先驱 。书法创新要渗透本土文明的内在思辨 , 要表达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要依托宏大的人文背景 。
在书法艺术逐渐进入市场,被市场异化的今天,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以为当代书法寻找原创母题提供很多天然的优势 。书法需要多角度、多元化的探索 , 但不应把任何尝试作为历史定论 。无论如何,我还是要向所有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探索的勇者们致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