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 人生最好是小满

人生最好充实(花满月圆前,人生最好充实)
作者:洞察安娜·贝苏
满而不亏 , 满而不盈,满而不溢 。
5月21日,小满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 。
中国人崇尚谦让,讲究水到渠成 。
因此,小满的命名不同于其他节气 。
比如,酷暑之后是酷暑,大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严寒 。只是小满之后,就不再有“大满”了 。
古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意思是说,过犹不及,峰回路转 。
生活不要太充实 。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开,月未圆 。
01
充实而无损失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
一个爱丹青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找师院大师诉苦:
我一心想学丹青,但至今没找到满意的师傅 。我觉得很多人名存实亡,画技不如我 。
袁师傅淡然一笑,让他当场作画 。
年轻人问,画什么?
师父说老和尚最大的爱好就是喝茶,请你给我画一个茶壶 , 一个茶杯 。
几笔下来,小伙子很快就画完了,只见纸上一个倾斜的茶壶,慢慢吐出一脉茶叶,慢慢倒进茶杯里 。
这幅画栩栩如生 。
石元说他搞错了,应该把杯子画在茶壶上 。
年轻人不解 。师父 , 你是不是搞错了?茶杯怎么放在茶壶上?
袁师傅笑道:你知道所有的真相 。
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盛满那些优秀画家的香茶,但是你把杯子放得比茶壶还高,那么香茶如何才能盛满你的杯子呢?
古剑俯下身去取水;一个人只有放低自己,才能吸收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
年轻人听,悟,去 。
《尚书》有云:“满招谦益,乃天也 。”
自尊,自满,往往原地踏步 。
谦虚低调,凡事以退为进 , 才能行稳致远 。
曾国藩初入翰林院,狂妄自大,自吹自擂,惹得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山离去 。
后来,曾国藩很苦恼 。他深感自己虽然读了很多诗,读了很多书 , 却始终不明白“高调者必遭不幸”的含义 。从那时起,他制定了家规:
不要说太多话,保持低调 。
鼎盛时期,他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秋缺(缺)斋”,以此警示自己不可过饱 。
正是这种凡事求缺的态度,使得曾国藩一生事业有成,事业有成,甚至他的后人都受到他家风的影响 。
充实而不失是一种修养 。
层次越高的人 , 越懂得“日旺 , 月盈,月亏”的道理 。
只有什么都不管了,才能清醒的做事 。
豁达、随和、傲慢、浮躁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02
满了但没满
《月灵七十二候集》是这样解释小满的:“四月中旬,物小而满 。”
庄稼长满了就开始灌浆,直到茎穗长满,但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 。
而小饱之后,就是芒果籽了 。
忙种也叫忙种 。虽然前有小人,后有小人仍需修炼,这预示着人生的另一层深刻意义:
生活很充实,但不能自满 。你要知足,知道自己缺什么 。
“小满”之后 , 辅以“芒中” , 人生才能稳步攀升 , 收获更多风景 。
明朝嘉靖年间 , 有一位著名的学者董云,酷爱文学,求知若渴,颇有名气 。
68岁时,他游历了浙江会稽山 。他听说王阳明只是在深山里讲学 。听了好几遍,他觉得王阳明有学问,他觉得自己没学问 。
于是,他去找王阳明拜师 。
当时只有53岁的王阳明一再推脱,坚持不收长辈为徒 。董云的朋友也劝他:
“你年纪这么大,名气这么大 , 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学习?”
董云说,虽然我老了 , 但这六十年来,我学到的东西太少了 。今天有幸遇到一个好老师,一定要从头学起 。
两年后 , 董允70岁时,在除夕的大雪中赶到会稽山,拜师王阳明 。
这个故事曾被作为佳话传诵 。
70岁的时候,很多人安享晚年 。然而,董云并不满足于自己过去的成绩 。在七十岁的时候,他继续求知 , 令人感动 。
陶渊明有一句名言:“如果你努力学习 , 它就像一棵春天的幼苗,但你没有看到它长得更强壮;退学了,没看到就亏了 。"
所谓的修行,只是一个爬楼梯的过程 。
无论人生的哪一步,都要保持空杯的心态,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
真理是无限的 , 每一寸都充满喜悦;苦海无边,过了有收获 。
生活中,最怕平躺在过去的名利上 , 从而给自己设限,在懒惰中浪费生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