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涌现出来,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而痰瘀易停滞络脉,形成病络,逐渐发展为络病 。研究痰瘀相关学说和络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慢性疑难杂病及指导其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探索痰饮、瘀血与络脉损伤之间的相关联系,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掌握络脉的病理变化,研究络病的病因病机,可指导现代多种疑难杂病的治疗 。 理论溯源 痰瘀相关学说 痰瘀相关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它滥觞于《黄帝内经》中“津血同源”这一基本理论,如《灵枢·痈疽》中说:“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记载:“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首次提出了“痰饮”的病名 。《金匮要略》记载:“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首次提出了“瘀血”的病名 。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倡因瘀致痰说 。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 。”明确了“痰瘀同病”的观点 。唐容川称“血结亦病水”及“水结亦病血”,强调痰瘀同病,需痰瘀同治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邓铁涛教授在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提出本虚标实、痰瘀相关的病机,并在深入研究后认为:痰瘀都是津液之病变,二者异中有同,痰是瘀的初级阶段,瘀是痰浊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痰瘀相关学说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肝纤维化、肺纤维化等内伤疑难杂病及老年病的防治方面 。 痰浊和瘀血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脏腑功能失调都与痰瘀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二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二者可以互化也可以互结,互化分为因痰致瘀和因瘀致痰,即痰饮瘀血可相互滋生,交互为患,痰浊源于津液,瘀血源于血液,痰饮内停,其性重着、黏滞,易阻遏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使血行不畅而致瘀,瘀血阻滞常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而致水湿停聚成痰 。互结以痰瘀互化为基础,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都可致痰瘀同病 。痰饮、瘀血既可同源相生,又可互为因果,共同消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痰瘀同治 。 络病学说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 。络病学说是随着经络学说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络脉的概念,为络脉与络病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将经络学说和脏腑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叶天士的“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涉及络病治法用药,将络病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来,以吴以岭为首的学术团体关于络病理论提出了络脉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假说和“络脉——血管疾病系统”假说,对揭示络脉实质、丰富络病学说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人提出了络风、络瘀、络火、络毒等,为通过中医理论认识现在的一些疑难杂病提供了很好的临床思路 。 辨证关系 痰瘀与络病的中医辨证 络病多以络脉损伤为基础,气血瘀阻为特征,脏腑功能失调为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是络脉瘀滞,并伴有痰、湿、瘀、毒等病邪的聚集 。中医学认为,络脉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具有渗灌血气、贯通营卫、互渗津血、保证经气环流等生理功能,是内外沟通的桥梁,邪气侵络,导致络脉运行气血津液的功能障碍,甚至阻滞不通,络脉失养从而导致络病形成,其中络脉是络病的中心环节,痰瘀互结是络脉损伤的基本演变过程 。任何原因导致的络脉瘀滞、络脉空虚致络脉损伤而形成的络病均可引起气血运行障碍从而加重痰浊瘀血痹阻,因此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 痰瘀与络病的微观辨证 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即从宏观整体研究机体的反应状态、运动和变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手段逐步被中医学采用,大大提高了中医的诊断水平,这种将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融入中医辨证体系的辨证方法即是微观辨证 。 痰性重浊,可黏滞于血管壁形成肿块,又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血管硬化,血流量减少最终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而中医的血瘀证与微循环密切相关,微循环障碍是血瘀证的基本病理表现 。痰瘀互结有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表现为血液的黏滞性、凝固性及聚集性增高 。当痰瘀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时会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痰瘀互结致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而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流动力学、血管通透性的调节,在血栓形成、脂质沉积和细胞黏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络病理论的现代研究认为,络脉属于血液循环系统,可体现微循环状态,与血管内皮细胞密切相关 。吴以岭学术团体根据中医学络病理论和气血相关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病的最新研究,提出了“络脉——血管系统”同一性和“络脉——血管疾病系统”的概念,认为络脉瘀滞引起的络脉自稳状态功能紊乱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具有内在一致性,是导致络脉发病的始动因素,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导致痰瘀损络的客观指征 。血管内皮在血管内稳态上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有屏障功能,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及调节血管收缩信号的作用,可以使血管壁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增殖和抗氧化的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血管张力调节障碍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异常,血管张力调节障碍导致血管痉挛、异常收缩、血栓形成及血管增生,黏附分子的表达异常会造成内皮细胞表面高黏附性 。目前,检测内皮功能的方法主要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浆纤溶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和用影像学手段检测血管的舒缩功能(冠状动脉造影、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动脉内皮功能),以及计算循环血管的数量 。 研究痰瘀与络病的辩证关系,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痰浊、瘀血相结合,将血液循环与中医络病相结合,将痰瘀相关理论应用于络病治疗中,探索痰瘀相关学说与络病学说的密切联系,将痰瘀同治运用到对络病的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络病的认识,指导现代多种疑难杂病的治疗 。(宋军营 张振强) 【痰瘀相关学说 痰浊和瘀血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
推荐阅读
- 猕猴桃太熟酒味浓能吃吗
- 天麻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天麻素片怎么样 功效作用有哪些
- 艾叶煮鸡蛋可以天天吃吗
- 钢筋直径在哪里看的
- 马齿苋晒干了有功效吗,晒干的马齿苋怎么吃,有什么功效
- 非食用薄荷食用有什么危害
- 急诊心梗新三联检测,心搏骤停“三联征名词解释
- 维生素C维e抹在脸上会祛斑吗
- 如何成为寺院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