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公是怎样的人,欧阳修为什么看不起包拯?


历史上包公是怎样的人,欧阳修为什么看不起包拯?

文章插图
 
北宋名臣包拯 , 人称“包青天” , 是民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清官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 , 不附权贵 , 铁面无私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一生中却朋友极少 , 这是为什么?
欧阳修为什么看不起包拯【历史上包公是怎样的人,欧阳修为什么看不起包拯?】包公连续扳倒了三司 , 皇帝宋仁宗做了一个决定 , 让包公以枢密院直学士的身份代理三司使一职 。任命一公布 ,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 对包公议论纷纷 。文坛领袖级人物欧阳修 , 更是对包公任此职有着很深的成见 。包公怎么会忌讳欧阳修的言论和意见呢?甚至达到终日不肯出门 , 更不去就职 。
欧阳修说了一句话 , 用一句话就把包公难为住了 , 他说:“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 , 罚己重矣 , 又贪其富 , 不亦甚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 , 牵牛的人牵着牛踩了人家的田地 , 却被人家把牛也抢走了 。牛踩了田 , 确实有罪过 , 可是你把牛都抢走了 , 这个罪过实在是更大啊!欧阳修的话里话外是在说 , 包公办案量刑过重 , 对包公心有不满和成见 。欧阳修认为 , 你包拯办案量刑那么重 , 还贪恋三司的富贵和权力 , 这不是太过分吗?欧阳修的话 , 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 刺痛了包拯 。
你把别人办了 , 自己去做三司 , 这是说不清楚的 。包拯有口难言 , 有理说不出 。包公最后还是出任了 , 顶着风言风语 , 改革了三司 。人们渐渐又认可了他秉公办案的风格 , 不利的言论就少了许多 。上任不久 , 这位老包改任了枢密副使 , 包公没有上任 , 不久去世 。
包公一生清正廉明 , 老来“蹊田夺牛” , 让包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因受讥讽而晚节不保 。由此可见 , 杀人不见血的不是刀子 , 比刀子更锋利的是人言 。
包拯一生为何没什么朋友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 , 是刚严的典范 , 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 , 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 , 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 。但从常识可知 , 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 。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 , 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 , 而天下共瞻 。”他是说人心隔肚皮 , 评价一个人 , 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 。不过 , 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 , 一个人的作为 , 或为迷雾所隐 , 或为光芒所掩 , 也会含糊起来 。
欧阳修的批评 , 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 。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 , 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 , 蜀人不满他的奢侈 。比起哥哥宋庠(此前也曾被包拯弹劾过) , 宋祁确实生活铺张 , 但当时文官游宴成风 , 若以此为罪 , 朝廷要空去一大半了 。何况宋祁在蜀每晚宴罢 , 还燃烛展纸 , 干起正事 , 远近的人看见灯光 , 都知道这是宋先生在修《唐书》 。他死后 , 成都数千人哭于祠 , 似乎名声也不很坏 。
另一位被包拯攻击的是张方平 。此人天性豪迈 , 颇有才干 , 见识在当时别具一格 , 只是一生未得伸展 。当时京城某人拍卖家产 , 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购得一处房屋 。包拯立加弹劾 , 说他“无廉耻 , 不可居大位” 。张方平确实不谨慎 , 但似乎尚不足以立“无耻”之论 。据司马光后来说 , 包疏检举张方平的不端事迹 , 还有不少条状 。但这么一篇重要的上疏 , 在世传的包公奏议中 , 竟不见踪影 。清朝有人猜测 , 此是包公子孙不愿意以示后人而削去 , 毫无根据 。但不得见此奏原文 , 总有些遗憾 。
碰巧的是 , 张方平和宋家兄弟那时都与吕夷简不和 , 而包拯受过吕夷简的提拔 。要是能从中寻出一丝足迹 , 我不觉得包公形象会受多大损害 , 相反 , 倒还觉得亲切些———人都有个三亲六故吧 。但没有 , 无论前后 , 包拯的议论没有半分私情的把柄 , 无不堂堂正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