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茶文化特点( 二 )


关于茶经茶圣陆羽所著的第一本茶书《茶经》的问世 , 标志着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
陆羽对以前的粥茶并不认同 , 他认为烹茶时 , 用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煮之百沸 , 或扬令滑 , 或煮去沫 , 斯沟渠间弃水耳 。
《茶经》中提到要将制好的茶饼碾成茶末 , 要把茶碾到什么程度呢?
其中有言:末之上者 , 其屑如细米??碧粉缥尘非末也 。此处可以看出 , 唐朝的人们对于特别细的茶末并不是很能够接受 。
《茶经》中提倡的是煎茶法:倒水于茶釜中 , 将其置于火炉上 , 俟水再微沸(釜中之水如涌泉连珠) , 将准备好的茶末往釜心投下 , 然后用竹?搅动 , 俟沫饽涨满釜面 , 乃酌入碗中调之以盐 , 即可饮用 。然而茶末经过这样一煮 , 会被煮烂 , 以致香气削减 , 失其原本的味道了 。
晚唐时苏廙的《十六汤品》中有载一种名为“点茶法”的饮茶方式 。
点茶法要求:先用茶瓶煮水 , 置茶末于茶盏中 , 再持瓶向盏中注沸水冲茶 。这种方法特别注重点汤的技巧 , 强调水流的流通 , 水量要适度 , 落水点要准确 , 同时还要不停地击拂 , 这样才能生出宜人的沫饽 。
【唐朝茶文化特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