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绿的轮回


滇绿的轮回

文章插图
从一“叶”到一“业”,茶产业已然是云南“衣食万户”的最大民生产业;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等指标均位居全国18个产茶省前列,甚至首位 。但就是这样一个产茶大省,却无一个全国知名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 。
一省不敌一地大而不强
3月2日,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明前茶/春茶消费趋势”显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前五种明前茶”品类是云雾绿茶、信阳毛尖、碧螺春、龙井茶和竹叶青,这五种茶的原产地分别是江西庐山、苏州洞庭山、河南信阳、浙江杭州、四川峨眉山 。云南绿茶品牌无缘此榜单 。
令人深思的是,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同期发布数据还显示,信阳毛尖为全国31个省消费者喜欢的绿茶品牌 。对此数据,云南茶界有人质疑——认为其数据片面、有失客观;也有同业人士认可赞同——京东没有理由去对这个数据进行造假 。孰是孰非,显然无需更多去争论 。不过,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显示,信阳毛尖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其品牌价值连年增加,一路从2010年的41.39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63.52亿元,位列该品牌价值榜第二,仅次于“普洱茶”的品牌价值 。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 。据信阳市人民政府今年4月初公布的数据,目前信阳市有茶园面积达212.5万亩,年产茶叶6万吨,产值112.4亿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到6000元,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和最大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3月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云南省茶园面积达666.8万亩,年产干毛茶39.8万吨,产值164.61亿元 。
两组数字相比之下,颇令人深思——茶园面积是信阳市3倍多的云南省,年产茶量高于信阳市近7倍,茶叶年产值却仅高于信阳市46.5%,而且云南省竟然无一个绿茶品牌参与竞争 。这无疑是云南茶产业“大而不强”的一个真实案例和现状 。
一叶“养”万户曾经自豪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历史 。目前,在云南省129个县区中有108个县区产茶,特别是普洱、临沧、大理、保山、西双版纳等州市为茶叶主产区,其财政收入中茶叶占比也较高 。同时,云南有近1000万人参与种茶、制茶、售茶等茶产业各个环节,仅种茶的茶农就达600万余人,茶叶是继烟叶、蔗糖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作物 。可以说,茶叶是云南省“衣食万户”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难以替代的地位 。
同时,云南更具有发展茶产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品类优势等,甚至是排他性优势 。比如,茶叶品类上,云南不仅生产绿茶、黑茶,还产红茶、白茶、黄茶、青茶,中国六大茶类在云南都有生产,而且品质堪称上乘 。云南无愧于世界茶树原产地之称 。
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绿茶产量最大的5个省分别是云南、四川、湖北、浙江、福建,其中云南以年产绿茶24.46万吨位居全国绿茶产量榜首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则显示,2018年,在中国六大茶类中,尤以绿茶产量占最高,占比65.8%,达172.24万吨 。换言之,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消费,依然是以绿茶为主 。
作为全国绿茶产量最大的省,却“生长不出”一个全国知名的绿茶品牌,是云南无优质绿茶吗?来自云南茶界人士的回答是否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