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象思维中的逻辑问题

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构建中医 理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象思维的起源可上溯于《黄帝内经》 ( 以下简称《内经》 ) ,后世医家按照《内经》 确立的 思维模式举一反三,逐渐形成了 “象用药” “象诊断” “象病机” 等中医理论,其中绝大多数是科学、 严谨 的,但也有一些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本文试对《内 经》 象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
1 《内经》 象思维的产生背景
《素问·五运行大论》 云 :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 生,不可不通也 。” 认为事物表现于外的“候” ,与其 内在机制的 “道” 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医者应当通晓 二者的相关性 。在科技落后、 人类认知能力非常有 限的情况下,这种由“候” 识“道” 的思维方式,就成 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主要工具 。
通过对大量相似的 “候” 进行比较,人们发现这 些相似的候也存在相似的内在机制,因此未知现象 的内在机制,就可以通过已知的现象予以推论 。如 果不同的个体和事物具有相同的象,那么这些事物 就应该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机制,这就是象推论的基 本原理 。按照这种推理方式,历代贤哲在长期的生 活实践中逐步建立了颇具东方文化色彩的象思维模 式 。
面对复杂、 未知的生命现象,古人尝试将象思维 模式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人们的医疗实 践,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予以拓展、 演 绎,这就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基础理论 。其实象思 维这种独特的说理模式,在建立庞大的中医理论体 系的同时,也始终伴随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
2 物象对应的不惟一性
《内经》 象思维理论中有一种事物可以具备多 种象,或者一种象能表现在多种事物之中,即物与象 的对应关系存在不惟一的现象 。
2. 1 一象多物
关于气候对土地的影响 ,《素问·五运行大论》 云 : “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 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 对于地固、 地 裂这种现象 ,《内经》 认为天寒会造成土地冻裂,天 热会造成土地干涸坚固,这是北方非常普遍的现象 。谚语云 : “三九三,冻破砖” ,就是 “寒胜则地裂” 的写 照 。但也有学者与《内经》 的观点不一致,认为“寒 胜则地裂” 之裂字不合实际,可能是与下句“火胜则 地固” 之固字互误 [1 ] ,应该改为 “寒胜则地固” 和“火 胜则地裂” ,前者指天气过于寒冷,地冻过甚而坚 固; 后者指天气太热,地面会出现干裂 。二说似乎都 有道理: 天热水分蒸发可见地固,天寒结冰也可见地 固; 天热严重土地可以干裂,天寒严重也可见地裂,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就是一种现象可见于多种不同 事物之中 。
《内经》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如《素问 · 阴阳应象 大论》 云 : “风胜则动” ,认为 “动” 这种现象是由风引 起的,自然界也确有事物因风而动的现象,但火胜何 尝不动? 火胜则动不仅见于自然界,也可见于人体 生理病理,如心火炽盛者失眠,伴手足躁扰不宁,这 些病理现象应当属于“火胜则动”。《素问·至真要 大论》 云 :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 “诸禁鼓栗,如丧神 守,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将抽搐、 颤 栗、 躁狂等 “动” 的现象归属于火 。可见 ,《内经》 中 “一象多物” 不仅见于自然现象,也见于人体生理病 理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