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结节红斑( 二 )


痛则血瘀,梗阻则痛,痒则气滞,梗阻则痒,气滞则血瘀,循环受阻 , 所以痒痛可以合二为一 。气滞重者会瘙痒 , 轻度疼痛;血瘀引起轻微疼痛 。阴瘀则发热,阳滞则出汗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经常在夜间因热而烦恼,但不出汗,所以这主要是由于阴瘀所致 。
虽然经常红肿,但不化脓(有的抓伤出血),所以不是血热引起的疮,而是风湿 。故用归芍牧之汤治疗,去麻黄辛散,重用浮萍去湿热得浮瘀,加味疏肝熄风,活血化瘀 , 改善预后 。
药方:桂枝9克 , 炒白芍9克 , 生白术9克 , 牡丹皮粉9克,全当归9克,肥知母9克,炒杏仁9克,土茯苓12克,浮萍12克,生姜9克 , 肥枣4枚 。
方桂枝疏肝升发;生白术和胃调脾;炒白芍、牡丹皮粉 , 活血化瘀 , 润肝熄风;茯苓强筋健骨,利尿解毒;浮萍能疏通经络,解表,活血化瘀;肥知母、炒杏仁、清肺润肺;鲜姜和胃降 , 发汗解表;大枣养脾生血 。
加减:血瘀较重者 , 加丹参15g , 元胡6-9g,祛瘀止痛;发热头晕者加黄芩炭6-9克,清相火;痒出血加威灵仙3-6克,祛风止痒;
感冒者,加附子片6-9g,温肾化瘀;关节肿痛者,加青风藤3-6g,缓解关节疼痛,祛风止痛;体表虚弱多汗者,加黄芪15-30g,以增强体表抵抗力,止汗止汗 。
外洗法:取嫩桑枝250g,鲜槐枝500g,用两种煎剂洗净,加热再洗,每日3次 。洗净后用纱布包裹患处避风,是治疗脚踝红斑最快的方法 。
——石宇光、单书健 。当代名医临床精粹,痹证专辑[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74 。
04
精选病历
一、高慧媛医案——麻黄汤治疗结节性红斑
何某,女,38岁,某医院医生,1991年8月6日就诊 。
症状为散在略隆起皮肤上的结节性红斑,葡萄色,大小不一,对称,四肢多于躯干,瘙痒,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程2个多月,某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 。
以前吃肾上腺皮质激素 , 扑尔敏等西药 。近3周 , 20多剂清热凉血利湿中药无效 。
经人推荐 , 在一所师范大学治疗 。综上所述 , 辨证为寒湿凝滞肌肤 。治疗宜温、散寒、凝血 , 用麻黄汤加减 。
处方:麻黄5g、杏仁10g、桂枝6g、炙甘草5g、忍冬藤10g、连翘10g、赤芍10g、栀子10g、白鲜皮10g、滑石15g、蒲黄10g 。
3剂后 , 红斑变暗 , 瘙痒停止 。7剂后,大部分红斑消退 。18剂后疾病痊愈,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
注: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免疫生物反应性炎症综合征,累及皮下组织和真皮内小血管,病因复杂 。
中医属于“肌虫”范畴 。中医认为麻黄汤是“虫家”禁用的,所以一般医生不敢用 。高适尊古不拘泥,应用麻黄汤治疗 , 取得奇效 。
——游山 。百名中医临床医师丛书 。高慧媛[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3 。
二、解建国医案——桂枝汤加四物汤治疗结节性红斑 。
程某,女,23岁 , 2002年8月30日初诊 。
主诉:结节性红斑持续10余年,疼痛加重1个多月 。
病史:患者自述10年前生活在寒冷潮湿的地方,双下肢及腿部出现红斑,引起疼痛,并逐渐累及上肢及腰背部,反复发作 。曾在重庆多家医院就诊,确诊为结节性红斑 。长期门诊中西医治疗失败(用药不详) 。所以,今天来看病 。
症状如下:患者双下肢(尤其是踝关节周围小腿后侧下端)出现4-5个疖子样肿胀、肿块 , 呈梅子核状,按压时疼痛,按压时消退,遇温减轻 , 遇冷加重 。
后腿下部可见环状瘀斑,紫黑色 。是之前红斑的后遗症 。上肢及腰背部偶见红斑 , 冬季重,夏季轻 。病情的加重与月经周期有关 。
乏力,虚弱,易感冒,烦躁,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经期腹痛少 , 轻度疼痛,月经来潮发黑,大便正常 。
舌质暗红,苔中根厚腻,脉略细 。BPM 120/80毫米汞柱.
中医诊断:瓜藤缠绕 。属于寒湿痰瘀阻滞经络 。
宜治疗风湿,补益肝肾,化瘀通络,解毒 。
处方:独活15克,桑寄生30克,阿莎丽3克,川芎30克,当归尾15克,炒杜仲30克,熟地20克,牛膝15克,炒山药30克,白芍30克,柴胡15克,鹿角霜20克,金银花(炒炭)15克,桂枝10克,五灵脂15克,蒲黄15克 , 冬桑枝30克,炙黄芪80克,
枣作为向导 , 叫他避寒防潮,适当休息,抬高四肢,缓解局部水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