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面色 中医有“五色”主病一说

如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解决 。  报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有人建议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基层诊所 。其实,比小病还小的病也不必去诊所,自己给自己看病就成 。  在某些发达国家若是感冒了去医院,是根本不用药物治疗的,医生一般劝嘱回家多喝点开水就好了 。但在国内,有人非要去医院输液 。日常生活中有个头痛脑热是常事,不一定去医院 。只要不耽误病情,学点医学知识,学点中医望诊的技能,自己给自己当医生完全可以 。  在中国的远古时期,哪有什么专职的医生或医院 。当年神农尝百草就是自己给自己当医生的开始,其实,自己给自己看病不只是人类 。  动物也具有这种天然的本能,这是上天在创造万物时,赐给生物界应有的本事 。比如,有些动物的皮肤破了,自己常去舔伤口来促进其愈合 。后来人们发现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多种酶,可以杀菌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山中的猴子骨头断了,会寻找一种植物来吃,以促进接骨,后来人类也效仿猴子,发现了中药“续断” 。  在大西北广阔的草原牧场上,常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植物,名叫乌头 。大群牲畜打此路过,都不敢接触,说明动物本能地知晓其毒性,动物也具有自己给自己当医生的能力 。  自己给自己当医生,可以先从望诊开始 。中医诊病靠四诊,“望、闻、问、切”,西医也强调四诊“望、触、叩、听” 。中西医都把“望诊”放在首位,可见望诊的必要 。  如今,可先探讨中医的望诊 。望诊,简而言之,是用目观察,可自己照镜子,也可彼此观看 。中医的望诊内容很多,如望面色、望神、望形态、望皮肤、望脉络、望排泄物、望分泌物、望舌等 。内容复杂,初始探讨从简单开始,今试举例供读者参考 。  望面色及神色   正常人是处在精、气、神、气血、津液充盈状态中 。健康人的面色是红活润泽,容光焕发 。假如,面色苍白萎黄甚至晦暗枯槁,常提示气血不足,应当补充营养 。如果突然发生这两种情况应去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不可贻误病情 。  在望面色中,中医还有“五色”主病一说 。  青色 青色主寒、主痛,青紫主瘀血 。寒邪为患应避免再次受凉,饮食中少吃西瓜、猕猴桃等寒性食物,冰藏之物更应少吃 。  赤色 赤色(红色)主实热或虚火,如满面通红兼有身热,常见外感发热,应自测体温,多饮水,少吃热性食物,如荔枝、桂圆、花椒、大料、桂皮等 。  黄色 黄色主湿、主虚,中国人属黄色人种,正常人肤色也偏黄,不一定为病色,但全身巩膜突发黄染,则应警惕肝炎黄疸等疾病的发生 。  短期内大量吃橘子、胡萝卜或维生素B2也会引起皮肤黄染 。婴幼儿的核黄疸,多为一过性发生 。  病态的黄色常因脾虚、湿困引发 。应多吃健脾利湿之物,如山药、冬瓜等,应忌烟酒,少吃大鱼大肉、肥甘滋阴之物 。  白色 白色主虚、主寒 。如突发面色苍白,应查找有无失血发生,及时对症处理 。白色常提示阳气衰微,应注意保暖,添加衣被,不可受凉,多食高蛋白、血肉有情之物,补充营养,注意休息 。  黑色 黑色主肾虚、肾寒,应注意补肾保暖,可多吃枸杞、动物的肝肾等,注意腰腿不可受凉,节制房事,睡前可用热水泡脚 。面部的颜色多和遗传、先天有关,如某些“病色”突然发生应及时查找原因 。  正常黄色皮肤常兼有偏白、偏黑的情况发生,多不一定是病态,大可不必惊慌 。如突然面色有变,又兼有一些其他身体不适,应去医院查找原因 。【望面色 中医有“五色”主病一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