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医院最前线:急诊病人数还在高位 他们开始考虑应对重症高峰( 二 )


很多像王美堂一样的急诊人,在阳性发病期间,依然穿梭在科室里,处理那些远比平日危急的患者 。电视里报纸上网络端,专家们一遍遍地告诫感染者 , “阳康”初期会明显感觉体能虚弱 , 容易疲劳,应该避免熬夜 , 同时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要放缓一些 。可医生们却比寻常人更快回到岗位,“只能咬牙坚持” 。
“抢救室压力极大,科里首先派了两位有资质的住院医生增援;后来医院协调了四位麻醉科医生加强抢救室力量 。”王美堂说,“发热门诊的力量增强了五倍,医院还协调了10名住院医生支援急诊 。”
隆冬的上海,很多三甲医院都在举全院之力,支撑急诊和发热门诊 。几乎每家医院的医务处负责人,嗓子都失声了,每天几十上百个电话 , 他们最近的工作很纯粹 , “拨拉人头” 。一批批其他科室的支援力量来到急诊,一批批又感染倒下 。
媒体把医护称作“这个冬天最可爱的人”,从上到下也出台了各类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的举措……苦撑了三年的白衣天使何尝不想好好休息,但身上的情感与责任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带病对抗这灰暗的时刻 。
很多医务处长都在感慨,现在只能等生病的医护康复返岗,另外寄希望还没阳的能“错峰”,不至于无人可派 。
为重症高峰出现未雨绸缪
“和之前相比,急诊病人总数翻了三倍左右了,26日接诊总数停留在1999人 。”王美堂也是急诊老兵了,他自然清楚,感染高峰或许只是前奏 , 随后而至的重症高峰才是这个冬天真正的考验 。
临床上涌现的肺炎病例印证了王美堂的判断 。连日来的新闻里 , 甚至再现“白肺”——医学影像上,健康的肺部是黑色的,当肺部被炎症大量浸润,影像上显示出大片的白色时,则被称为“白肺”,这意味着患者往往呼吸衰竭,救治难度大 , 部分患者甚至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指出 , 高龄老人,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 , 近期做过化疗的肿瘤患者等一旦感染新冠,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尤其是老年人 , 感染后会表现出“沉默性缺氧”,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
疫苗被普遍认为能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而在我国,许多人距离接种最后一针疫苗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保护力的衰减 。更何况,作为高危人群的老年人 , 疫苗接种率并不乐观 。急诊室里的医生还观察到,一些重症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从轻症发展而来的 。
这些天 , 在救治急诊病人的同时,王美堂也配合医院开始为重症高峰的出现未雨绸缪 。“感染奥密克戎后不会一下就是重症,一般重症出现在感染的5-7天后 。换句话说,重症的高峰会比感染的高峰晚出现一到两周 。”
根据上海市的部署,长海医院的重症病区也在不断扩容,心脏外科ICU已于27日开始收治新冠感染重症患者 , 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和感染科的重症监护病房也在本周开始加紧改造,麻醉科的24张重症床位也做好了接收准备……粗算下来,长海医院重症床位的储备已超过100张 。
“而就药品来说 , 确实还是比较紧张的 。”王美堂告诉采访人员,“目前也是限量开药 。但好在还没有断过,可能一上午某品牌的药物开光了,但能用另一品牌的药物及时顶上 。”
紧张的还有仪器和设备,“氧气瓶告急,这几天其他科室支援了部分,医院也在想方设法紧急调配 。”
【直击医院最前线:急诊病人数还在高位 他们开始考虑应对重症高峰】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郜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