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症高峰已慢慢出现”,


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医院提供
上海多家三级医院急诊量猛增 。
“随着新冠感染者数量的增多,急诊就诊量已经翻了一倍,重症高峰已经慢慢出现了 , 我们正在集中力量 , 确保重症患者的救治 。”12月29日晚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与瑞金医院一样,面临急诊大考验的还有上海多家三级医疗机构 。在仁济医院 , 连日来120接诊量逐日攀升,东院和南院两个院区12月28日一天共接到269辆救护车,位居全市市级医院前列 。“其中,东院区急诊就诊量已达1500人次/天,南院区急诊量也在1000人次/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庄旭透露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前来三级医疗机构急诊的患者群体中,仍存在少部分“非急诊”需求的人群 。对此,多家三级医院发出呼吁:“非急诊”患者可以通过普通门诊或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
陈尔真透露,目前社区的诊疗能力和药物储备正在逐步提升 。接下来,新冠抗病毒药物供应也将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其中包括国产、进口小分子治疗药物,在医生的指导和评估下,满足部分社区病人的诊疗需求 。
虹桥院区急诊医生金鑫,短暂病假后返岗,心里惦记着97岁高龄的姥姥,一头扎进“人潮汹涌”的急诊大厅 。
资料图
随着急诊老年病人增多,放射CT量也急剧上升,放射科的“孙军们”主动请缨返岗,投入战斗 。
你或许会疑惑,骨科的医生,怎么跑去了“发热门诊” 。没错,现在不少医院院内互帮互助,所有科室派出“援军”,充实急诊和发热门诊 。
资料图
特殊时期,各类专科手术排除万难顺利开展 。救治生命永不中断 。
资料图
有儿科医生晕倒
至暗时刻,新华医院成人与儿科双线作战
12月中旬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所有医护人员都争分夺秒地奔波在急诊、门诊、ICU、手术室、病房,以及互联网医院的空中诊室 。截至今日,新华医院已有大量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近半数感染人员已陆续返岗,刚完成各项新冠外援任务的医疗队,来不及休整就奔赴医院,但成人和儿童两个急诊、发热门诊,成人和儿童两套重症监护室均面临人手紧缺、患者激增的局面 。很多人发着高烧,持续工作在阳性诊区,他们说:“这是医院的至暗时刻,熬一熬就过去 。”
儿科急诊主任:对不起我们的医生
在儿童急诊和发热门诊,新华医院儿科医生和护士们排着队备班 , 上去一批就病倒一批 , 有时,只值一个班,医护们就发高烧了 。一开始从其他病区抽调,没两天就调无可调了,发着烧上班不得不为之 。
【上海“重症高峰已慢慢出现”,】26日中午,儿急危重症科医生夏昊在儿科急诊上班时突然晕倒,送至成人急诊检查,CT显示,典型病毒肺 。原来 , 从18日感染后,夏昊仅在家休息了4天 , 就返回医院顶在第一线 。儿急危重症科主任朱晓东自责地说:“对不起他啊 , 真的,他是非常棒的医生,让人感到无比心痛!”
12日,新华医院发热病房迎来了第一个“阳”宝宝,新生儿科立即派出医护进行收治 。23日,由于阳性新生儿的增多,医院将设置在发热病房里的新生儿病房搬迁至儿科综合楼11楼,迅速扩大了收治的床位数量 , 而且还设置了有陪病房 。有陪新生儿阳病房的设立,满足了众多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既让宝宝及时得到了专业照护 , 又能24小时陪伴在宝宝身边 。可为了做到这一点,新生儿科护士一个班需要坚持12小时,齐心协力照顾患儿,让新华儿科变成他们温暖的“家” 。
发烧不下火线成为医院新常态
随着感染人数逐渐攀升,新华医院各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都面临更大的接诊压力和保障工作 , 但是为应对患者的救治 , 各科室医护人员积极主动要求返岗 , 参与值班和开展医疗工作 。发热却仍坚守岗位的医护不在少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护士长柏雅瑾发热后仍坚守工作岗位,直至39.8度;血透中心护士们全部带病坚持上班,高烧暂休2天后,立即返岗……
同时,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空中诊室不曾停顿,“阳康”中的医生都值守在电脑那头,继续为线上患者提供医疗咨询与复诊 。目前,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原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开儿内科咨询、皮肤科咨询门诊 , 延长在线复诊挂号时间至19时,减少交叉感染,优化便捷就医 。16日,新华医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优势 , 由护理团队开设“新冠病毒居家管理护理师咨询门诊”,为新冠患者及有相关需求的大众提供在线咨询,对个人自我防护、居家清洁、环境消毒、休息睡眠等居家期间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健康指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