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时代对“脾脏”实体的认知( 三 )


如果前文分析合理,对比胰腺疾病就会发现,《刺热》篇所列症候与急慢性胰腺炎的症状高度相 似 。见表1 。
根据现代医学认识,急性慢性胰腺炎腹痛均多 伴有腰背放射痛,呈束腰带状,可向背部放射,或左 肩、 右肩放射 。重要的一点是: 急、 慢性胰腺炎都可 有 “患者采取坐位、 曲膝时疼痛可缓解,但躺下时疼 痛则加剧” 的 “胰腺体位” 体征,这是胰腺炎的特征 性体征 [1]136-137,[10],这和《黄帝内经》中脾病 “不可用 俛仰” 的描述一致 。虽然 “脾热病” 未直接描述腹痛 这个症状,但因胰腺背贴腰椎,其 “腰痛” 作为腹痛 典型的变异或伴随疼痛的描述是准确的 。另外,慢性 胰腺炎外分泌功能不全时可表现为脂肪泻(当90% 胰腺外分泌功能丧失时此症状更明显),大便3-30 次不等,与脾热病的 “腹泄” 相符; 急性则可因肠麻 痹停止排便,还有 “发热、 呕吐” 等急性症状 。以上 分析可得知《黄帝内经》的脾病描述与急、 慢性胰腺 炎有很高的相似度,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症状 更为接近; 而与spleen的疾病相似度则较低 。因此,就对 “脾热病” 的描述来说,《黄帝内经》的描述与 pancreas更加接近 。综上所述,无论从解剖、 生理、 病理角度,还是 对疾病特征的描述上,《黄帝内经》 对 “脾” 的描述 都更接近现代医学之pancreas 。此外,《黄帝内经》也 没有明显的与spleen相关的或表达诸如 “脾贮血” 之 类的说法 。
《释名》
刘熙是《释名》的作者,约生活在东汉末桓、 灵 之时帝时期 。刘熙曾师从 “高密三贤” 和东汉末著名 经学大师郑玄,在汉语语源学与训诂学研究方面有 重大建树 。“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 其所以之意,故……论叙指归”,是其撰著的宗旨 。《释名》将 “脾” 定义为: “脾,裨也 。在胃下 。脾助胃气,主化谷也”。《释名》 从字源角度,对 “脾” 的解剖位置及其 功能作了阐释 。
就其解剖位置而言: 《释名》明确指出,脾 “在胃下”。结合《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 [11] 载述 的pancreas、 spleen与胃的解剖关系(见表2),则 pancreas较spleen位置更低,约在胃的下部或中下部,而spleen则近胃的上部; spleen在胃的左侧,pancreas 与胃则基本上处于同一纵轴 。所以从 《释名》 “在胃 下” 描述来看,“脾” 与 “胃” 更接近pancreas与胃的 解剖关系 。
注: 数据来自 《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86、 113、 171页 。就其功能表述而言: “脾” 由 “月” 与“卑” 组 成,金文 “ ” 由 “ ” 表意古代的扇子与 “ ” 表抓 持组成,意为手持扇子服侍主人 。《说文解字》云: “卑……执事也”,《集韵·纸韵》云: “卑,使也”。因而 “卑”有从使,服侍之意 。《释名》中言,“脾,裨也”。东汉《白虎通》云: “脾之为言裨也”。《前 汉 · 项籍传注》 云: “裨,相辅助也”。《说文解字》 云: “裨,接益也”。《释名》云: “裨也,两相裨助共击之 也”。可见,从命名和造字之初,“脾” 就确定与明确 了其辅助、 增益、 协同之意,以及 “裨助” 的性质 。更 重要的,《释名》所谓 “脾助胃气,主化谷也”,传递 出当时 “脾” 所蕴含的两个重要功能: 其一,佐助胃 气,与胃协同作功; 其二,主化谷,说明了 “脾” 消化 食物的功能 。对照当今的pancreas,其在胃初步消磨 完饮食之后,通过分泌多种酶以消化饮食,且胰液的 碱性对中和胃酸还有重要作用 。可以说其与胃是协 同关系,因此说 “脾” 裨助、 佐助、 辅助消化饮食无 有不当,其叙述与《黄帝内经》 相应 。可见,《释名》 中所叙述的 “脾” 位置、 功能、 性质,更接近于当今的 pancreas,而非spleen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