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成为母亲:大流行中分娩,和孩子一起感染

回家路上,王女士将孩子平放在高铁商务座上
王女士30岁 上海 新手妈妈
我是在12月4日带着出生4个多月的儿子匆忙离开上海,回到浙江老家的 。按照原来的计划 , 我本想晚一天,过了30岁生日后再走 , 但是看着当时每天的感染人数都在增加,我感觉未来感染人数只会越来越多,甚至担心遭遇“封楼”后想走也走不成了 。
我不会开车 , 最早计划过请在上海的公公开车送我们 , 但当时担心他去了浙江后会被隔离 。最后我决定带着老妈、儿子搭高铁回家 。随之而来的就是另一个问题,怎么尽可能保证回家途中不被感染?我的孩子不满半岁,根据科学的指导意见,他是不能戴口罩的,这也加大了防护的难度 。
我几乎毫不犹豫买下了两张商务座的票,花了近1000元 。我的想法很简单 , 商务座座位少 , 我和孩子接触的人少,感染风险自然就低了 。而且在这个阶段买商务座位置的乘客,除了一些收入较高的商旅乘客 , 其余的人应该和我心态差不多 , 都是比较谨慎的人 。谨慎的人和谨慎的人在一起,感染的风险也会小一点 。
买了商务座的车票后,我开始关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商务座乘车经验,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买了商务座的旅客在火车站有专门的检票口以及候车室,所以进高铁站的一路上接触的人流相比其他车厢的旅客会小很多 。
等到了车上时,我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彻底放下了:这节车厢一共只有5个座位,上下的旅客也都非常注意防护 。我把宝宝安置在推车上,很快他就睡着了,于是我把他抱到了其中一个座位上 。我在做这些动作时 , 内心还是挺安定了 , 因为我已经做到了尽可能小心 。
回家那天,还在各地政府严防严控的的尾巴上 。我从上海回浙江,做了两次落地检 , 一次抗原 , 还要进行三天健康监测 , 三天三检 。只是核酸做到第二天,去核酸点时“应检尽检”变成了“愿检就检”,防疫政策的重大转向出现了 。
【在疫情中成为母亲:大流行中分娩,和孩子一起感染】我当时还是感受到了一些庆幸:虽然我当初回来是为了避开疫情 , 在村里可以自在活动 , 现在看来似乎还可以延后感染 。
我很清楚,农村绝不是真空地带,尤其是春节时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都会回来 , 病毒也会随之而来 。但从现在到过年前,可能是我们在村里稍微能喘息一点的阶段,因为大批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还没有返乡 。

在疫情中成为母亲:大流行中分娩,和孩子一起感染

文章插图
王女士和母亲一起带着孩子在老家村道上散步
“比起不能掌控的新冠病毒,把生活收拾得舒服点更现实”
现在我每天依旧会带着孩子轧轧村路,看看林子、群山以及各家饲养的小动物 。有时一路走去几乎没人 , 我还能把口罩摘下来透口气 。
而原来在上海时,有了宝宝后我每次出门都很谨慎:几乎不在外面堂食、不去商场超市或者是电影院,因为那里人员密集 , 不适合孩子久呆,甚至我推车带着孩子遇到人群时,都要赶紧掉头到人少的地方 。这和我原本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几个月下来,我多少也是有些憋闷的 。
现在在村里,我的情绪还是挺稳定的,我依旧维持着在上海家中时的网购习惯 , 没有害怕物流造成的病毒传播 。我会买暖风机、烘干机、宝宝的衣服等等 。比起我不能掌控的新冠病毒,把自己和宝宝的生活收拾得舒服一点似乎更现实 。我也还是会偶尔点一个镇上的奶茶外卖,一切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大面积感染而改变太多 。我想我们总有一天要像这样,要试着和病毒共存 。
我也没有为孩子是否会感染产生太多的焦虑 。面对将来的变数 ,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准备了一些大人小孩都能吃的退烧药 。但前几天我去买时 , 镇上医院的泰诺林储备不多了,所以我又发动了做医生的同学帮我开了药寄过来 。另外,我还网购了一个小宝宝可以用的防护面罩,虽然不像口罩那么结实,但可以阻挡不少飞沫 。保险起见,我还给孩子准备好了物理降温的东西 , 比如退热贴等 。老家后的医疗条件大不如上海,这是一个隐忧 , 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能否及时响应?但我又安慰自己: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几个月,哪里的医疗资源会相对充裕些 。
前两天和我爱人通话时,提起他是否也要来浙江老家过年 。他犹豫了 , 主要的顾虑就是如果他坐公共交通回来,会不会把病毒传染给我们母子 。我安慰他说,平常心看待就好,不要做那么多糟糕的预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