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丈人什么意思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丈人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翻译:子路跟随孔子出行 , 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 。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 , 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 。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 。”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 。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 。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 。君子做官 , 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 。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 , 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
明日 , 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 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原文注释1、杖:拐杖 。
2、从:跟随 。
3、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
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 。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 , 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 。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 。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 。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 , 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 。
5、黍:音shǔ,黏小米 。
6、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
“子路从而后 , 遇丈人,以杖荷蓧”原文赏析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 。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 。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 , 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 。即认为 , 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 。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丈人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论语》创作背景【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全文翻译,丈人什么意思】《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 , 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
《论语》作者介绍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