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后重组合理吗 逾期严重的信用卡还了能恢复吗


信用卡逾期后重组合理吗 逾期严重的信用卡还了能恢复吗

那些信用卡债务委托到底是干嘛的?靠不靠谱?真的能进行债务重组吗?
经常在问答上看到相关的问题,我仔细研究过这个行业,包括国内的债务代理和国外的信用咨询(CreditCounseling),可以给债务人一些建议 。
信用咨询在国外是个成熟的行业,这个业务模式是真实的信用咨询(CreditCounseling)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金融更发达的国家是一个成熟的行业,美国大概1950年代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业务萌芽了 。
信用咨询是信用咨询机构在合同授权下,通过信用教育、债务诊断、债务规划、预算编制、债务代理谈判等工具和手段,以维护债务人权益、减少和最终消除债务人的债务为目标,代理和协助债务人解决债务的过程 。
其中的核心是债务重组,例如美国的“债务管理计划”(DebtManagementPlan,简称DMP),代理人和每个债权人谈判协商还款期限、金额等,然后债务被“合并”成一笔付款,债务人按照协商达成的协议定期足额还款即可 。
信用咨询的业务模式确实解决了很多客户的债务问题,帮助其逐步摆脱债务困境,免于破产的境地 。
不过这个业务模式的正常运转其实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必须有比较完善的信用环境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环境,需要有明确的行业监管,让债权人、债务人和信用咨询代理机构都能够按照规则行事 。否则利益的驱使很容易让行业变成群魔乱舞,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整个商业模式的崩塌 。
美国的相关监管制度也是在几十年间不断完善,各种征信、金融消费者保护、个人破产以及信用咨询相关的立法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环境持续改善,才能保证行业正常的运转 。
国内的债务委托重组良莠不齐,核心业务只是债务代理谈判国内目前信用咨询、债务重组相关业务成长的环境还不成熟,体现在:
缺乏金融消费者保护、信用咨询相关的立法,监管的职能不清晰,没有能够明确债务重组的法律和业务处理流程可供执行 。债权人的主体构成复杂,银行、网贷平台、民间借贷的个人和企业债权人,各主体的动机、现实情况以及风险策略都不同,在缺乏相关的政策规范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债务重组计划”,只能一笔一笔的去谈,一笔一笔的去解决 。从业者良莠不齐,很多是催收、贷款中介转行,缺乏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操守,短期“割韭菜”、拿钱不办事的行为层出不穷 。这种客观条件下,且不论那些“割韭菜”的骗子,真正立志要做这个业务的组织和个人,也只能从债务人最痛、需求最迫切的点入手,主要有两个业务细分方向“信用卡债务分期谈判”以及“网贷息费减免谈判” 。
信用卡主要是以避免坐牢的风险来打动和吸引客户;网贷则是主打减免息费、降低还款额、停止暴力催收 。
因为每个债权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些谈判都只能是一家一家的去谈,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债务重组”,而只是单项债务的委托谈判 。
不建议委托,自己谈判就可以基于国内的现状,对于信用卡和其他债务问题,不建议委托第三方,自己直接找银行或者其他债权方谈判就可以 。主要因为:
费用很贵 。一般来说,相对正规一点,确实会真的谈判去解决问题的代理机构,信用卡委托代理会收取账单金额的8%-15%,网贷委托的收费更是五花八门 。这个费用其实很难降下来,因为运营和营销成本很高,如果收费显著低于这个水平,那首先要提防是不是骗子 。结果很难保证 。关于信用卡协商,相关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只是规定,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并没有相关的明确的标准和流程规范,每家银行的规则和标准都不相同,所以任何协商都难以保证效果,最终决定是否接受协商方案完全取决于银行 。代理机构违规操作可能给本人带来额外的风险 。因为盈利的动机,代理机构在进行谈判过程中,很可能诱导持卡人或者自己私下里进行一些伪造信息、恶意投诉等违规操作,这些违规操作有可能激化与银行之间的矛盾,从而给持卡人带来被起诉、甚至作为“恶意透支”的证据而触犯“信用卡诈骗罪”坐牢的风险 。另外,代理机构也并不存在某些代理机构打广告的各种律师、银行专门部门对接、特别处理流程等“黑科技”,基本上也是伪装持卡人本人或者亲友等身份来协商,套路也大体上是去匹配遭遇变故生活困难的一些情境,如果银行不同意就去银保监会投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