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症状比例较大上海保卫战时期明显升高,为什么?( 二 )


2022年4月6日 , 陈尔真在“四叶草”方舱接受大江东采访 。顾海民摄
大江东:很多不同科室医生走上新冠治疗一线,如何提升“跨界”医护工作者的新冠救治能力?
陈尔真:当下,医疗服务量剧增,相关专业医护数量明显缺乏,加上很多医务人员也感染了需要休息,这就需要调动更多医务人员参与救治 。经过3年抗疫,医务人员对新冠都有一定认识 。在医学院,内科是基础,包括肺炎诊治,每个人都学过 。
治疗新冠,主要是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引领其他科室来支援的团队 。
我们对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新冠感染诊疗规范流程进行强化培训,非专业科室医务人员能基本掌握,还有专家组指导,可以胜任普通型患者的诊治 。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 , 还是需要急诊、重症、呼吸、感染这四个专科来做主导 。我们采取分类救治 , 支援团队负责普通型患者救治 , 我们加强了质量管控,救治过程中多学科专家团队,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可能转重症的患者,并转到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或者病房救治 , 避免观察不到位、救治不到位,努力降低重症甚至死亡风险 。
大江东:此前医生、护士感染较多,现在瑞金医院医护返岗情况如何?医护人员最急需什么?
陈尔真:12月中旬,很多医务人员感染,不少人发高烧、全身痛,进展成肺炎的也有 , 影响了我们的战斗力 。但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基本都是烧一退就返岗一线 。最困难的时候,超过一半的人员不在岗,现在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因感染未返岗,返岗率明显提升 。但人手依然紧张 , 所有医务人员都是“白加黑,5+2”,每天都工作12小时 。
生命至上,职责所在,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 。我们也需要社会的理解 。医疗服务量在增加,每个医护都在超负荷工作,可能有时服务不到位,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患者健康 。只要团结一致,一定能够胜利 。
大江东:很多人胸闷气短就去医院拍CT,是否有必要性?什么情况建议去医院?治愈患者回家 , 还需要戴口罩吗?“阳”了,不太有症状的老人应注意什么?
陈尔真:CT确实是影像学上判断有否肺炎的关键手段 。按照四种分型,轻型没有肺炎表现,普通型有肺炎表现,重症和危重型也有相关指征 。绝大部分患者,尤其年轻人 , 发生肺炎的机率非常非常低,除非有明显肺炎症状,一般没必要做CT 。
高危患者必须进行CT筛查,如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CT阳性(显示有肺炎)占比较高 。请一定听医生的,医生会判断你需不需要做CT , 有的人不发烧,有点咳嗽,咳长了会有点胸闷,但没有气急,白细胞等血常规也好,没有淋巴细胞下降 , 氧饱和度也好,那没必要做CT 。盲目涌向医院,挤占医疗资源,会影响真正需要救治的人 。
“阳康”们在家里没必要戴口罩 。但是,在人群聚集地还是要戴 。我看过海外一项研究,80多万人的样本,二次感染率在2%到3% 。这可能跟两次感染间隔时间,以及感染者免疫功能有关,为了你的健康,请坚持“三件套”“五还要” 。
阳了但不太有症状的老人,要特别关注 。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都在下降,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和年轻人不同 。可能肺炎已经发生,却只是昏昏欲睡,反应慢了 , 行动不便了 。尤其要关注独居老人 。血氧仪可以监测,但也不是万能的,还要观察老人是不是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皮肤黏膜是否发生改变 , 嘴唇、指甲颜色是不是有点发紫 。如伴有持续发烧、咳嗽、胸痛,风险就更大了,就要到医院,通过CT等方式看看肺部有无炎症 。
大江东:很好奇,您感染过吗?大上海保卫战期间 , 您参与建设过7个方舱,我们也采访过您主持医疗救治的方舱,发现感染者有跳广场舞 , 有唱歌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挺高,现在大家都觉得有症状比例明显升高,为什么?
陈尔真:新冠病毒对于人类来说,普遍易感,不同的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不一样 。我感染过 , 症状非常轻,发烧到38.5度,半天就好了,没有头痛、肌肉痛,可能跟我打全程疫苗有关 , 也可能碰到的病毒载量较少 。
现在看来,确实和大上海保卫战时期不太一样 。当时上海60多万感染者,是通过核酸全检筛查出来的,其中隔离在方舱的,很多是无症状 。现在上海疫情传播范围非常广,可能已达人口的70%,超过当时的二三十倍了 。从绝对数来说,大家必然感到 , 有症状的人比较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