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不同呼吸形式对中脘皮温影响的实验研究( 二 )


操作一: 呼气后屏气上举,手掌用力; 操作二: 吸 气后屏气上举,手掌不用力; 操作三: 吸气后屏气上 举,手掌用力; 操作四: 呼气后屏气上举,手掌不用 力 。
1. 3. 2 皮温测试 ( 1) 皮温测试程序: 按照时 间顺序包括 9 个状态: 安静状态一 3 min,操作一保 持 40 s,安静状态二 3 min,操作二保持 40 s,安静状 态三 3 min,操作三保持 40 s,安静状态四 3 min,操 作四保持 40 s,安静状态五 3 min; ( 2) 皮温测试方 法: 皮温测试以中脘穴为中心,在显示屏上作直径为 一厘米的圆 。实验过程中同步检测该部位皮温变 化 。每 10 s 抓拍红外热像图谱,供实验后的数据分 析 。实验结束后,受试填写具象思维操作评价 。1. 3. 3 统计学方法 ( 1) 数据提取: 使用软件 QuickReport,在抓拍的红外热像图谱中提取该图的 穴点温度、 穴区最低温度、 穴区最高温度以及穴区均 温值 。每个受试共计提取数据 4 ×10 6 组数据,分别 代表 9 个状态,用该状态下相应数值的平均值、 标准 差依次表示 。28 名受试的 4 组操作与各自对应的 安静状态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 。( 2)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19. 0 统计软件,对该组 受试的穴点温度、 穴区最低温度、 穴区最大温度、 穴 区温度极差平均值、 穴区均温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受试的自我具象思维操作评价显示达到操作要 求,对上述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
2. 1 均值比较
表 1 显示,本实验中,每个状态均用一组直接的 皮温数据标示,在计算出每个受试 9 个状态的均值 后,相较于安静状态,该组受试操作状态均值比 P >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穴点温度平均值与穴区温度平均值是该部位温 度变化的最直接体现 。数据分析显示,这 2 项数据 操作状态与各自安静态比较,皮温变化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但仔细对照安静态与对应操作状态的皮温 变化可以发现,无论是穴点处皮温均值还是穴区皮 温均值,操作状态下通常会比安静状态下降 0. 1℃ 级别的温度 。
穴区最低皮温、 同一时刻该穴区出现的最高皮 温与这 2 个皮温之间的差值( 极差),能够很直观反 映,与安静状态比较操作过程的稳定程度 。同样表 中所反映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仔细 观察表 1 数据以及实验原始数据都明确反映了这样 的一种情况,即与安静状态比较,4 种操作状态均出 现了较为一致的变化倾向,即最低温度较安静状态 平均升高 0. 3℃左右,而最高温度则相反,平均降低 0. 1℃左右 。
表 2、 3 显示,为更直观地反映出这种差异,本实 验针对上述数据组作了二次处理 。因为每个状态是 用 1 组数据来表示,本文计算了每组数据的标准差,作为统计观察量 。
2. 2 标准差比较
本实验中,每个状态均用 1 组直接的皮温数据 标示,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受试 9 个状态的标准 差后,相较于安静状态,该组受试操作状态标准差的 比较结果如下 。
表 1 穴区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极差温度的均值比较
温 度 例数
用力 不用力
操作一( 呼屏)
操作三( 吸屏)
操作二( 吸屏) 操作四( 呼屏)
操作 安静 操作 安静 操作 安静 操作 安静
最低温度 28 33. 80 ±1. 07 33. 63 ±1. 47 33. 76 ±1. 10 33. 38 ±1. 68 33. 78 ±1. 14 33. 35 ±1. 89 33. 77 ±1. 09 33. 37 ±1. 69
最高温度 28 35. 05 ±0. 99 35. 21 ±0. 98 35. 08 ±1. 01 35. 20 ±0. 95 35. 03 ±1. 02 35. 18 ±0. 96 35. 09 ±1. 00 35. 17 ±0. 94
极差温度 28 1. 25 ±0. 27 1. 57 ±1. 07 1. 31 ±0. 43 1. 82 ±1. 52 1. 26 ±0. 33 1. 82 ±1. 59 1. 31 ±0. 36 1. 80 ±1. 5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