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架树

盆架树《全国中草药汇编》:盆架树别名岭刀柄、山苦常
来源夹竹桃科盆架树Winchia calophylla A. DC.,以叶、树皮、乳汁入药 。
生境分部广东、云南 。
功能主治叶、树皮:止咳平喘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乳汁:外用止血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盆架树拼音Pén Jià Shù
别名小灯台树、厚果鸭脚木、野灯台树、小叶灯台树、鸭脚树、埋丁介、丁格树、粉叶鸭脚树、岭刀柄、灯架、山苦常、阿斯通木、白叶糖胶、野橡胶、马灯盆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盆架树的叶或树皮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nchia calophylla A.DC.
【盆架树】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切块,晒干;摘取叶子,晒干 。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m,直径1.2m 。枝轮生;树皮灰黄色,具纵裂条纹,受伤后流出大量白色乳汁,有浓烈的腥甜味 。叶3-4片轮生,问有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7-20cm,宽2.5-4.5cm,先端渐尖呈尾状或急尖,基部楔形或钝,两面无毛;侧脉每边20-50条 。横出近平行,叶缘网结,两面凸起 。聚伞花序顶生,着花多数;花萼5,裂片卵圆形,具缘毛;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筒外面被柔毛,内面被长柔毛,喉部更密,花冠裂片5,广椭圆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药先端不伸出花冠喉外,花丝短;无花盘;子房由2枚合生心皮组成,花柱圆柱状,柱头先端2裂 。蓇葖合生,长18-35cm,直径1-1.2cm,外果皮暗褐色,有纵浅沟;种子长椭圆形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100m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常绿林中或山谷热带雨林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 。也有栽培 。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呈板片状、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 。外表面灰黄色,具不规则纵裂纹,易呈层状剥落,内表面较光滑,易折断 。叶片呈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呈尾状,基部楔形,全缘面绿色,微有光泽,下面色淡,主脉明显,侧脉较多,横出近平气微腥,味微甜而苦涩 。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10-20列,皮层和韧皮部散有乳汁管,呈椭圆孔,内有淡棕色内含物 。
化学成分从根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马钱子甙(lo-ganin),鸡骨常山碱氯化物(echitamine chloride),Nb-去甲基鸡骨常山碱(Nb-demethv1echitamine),Nb-去甲基鸡骨常山碱N-氧化物(Nbdenleihv1echitamine Noxide) 。
性味苦;性平;小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 。主新久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 。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