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先世邠(今陕西县名)人 。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进士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陕西守卫边塞多年 。西夏不敢来犯 。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在政治上他主张革新 。为守旧派所阻挠 。沒有显著成就 。词作不多 。他的边塞词《渔家傲》写自己悲凉的怀抱 。突破词限于男女与风月的界线 。今传《范文正公诗余》(祗有六首)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 。衡阳雁去无留意②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 。千嶂里④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⑤ 。羌管悠悠霜满地⑥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注译】
①塞下——边界险要的地方 。这里指西北边疆 。
②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儿向衡阳飞去 。毫不留恋荒凉的西北边区 。衡阳(今湖南市名)旧城南有回雁峰 。峰形很像雁的迴旋 。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
③四面边声连角起——军中号角一吹 。四面的边声随之而起 。边声 。边地的悲凉之声 。如马鸣、风号之类 。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 。胡笳互动 。牧马悲鸣 。吟啸成群 。边声四起 。”
④千嶂里——在层层山峰的环抱里 。像屏障一般的山峰叫做嶂 。
⑤燕然未勒——没有击溃敌军 。边境还不安全 。《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追北单于 。“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 。刻石勒功”而还 。燕然山即今杭爱山 。勒 。刻 。
⑥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管悠悠 。笛声悠扬 。羌管 。即羌笛 。出自羌(古代少数民族)地 。故名 。李白《夜思》诗:“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霸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里“霜满地”可能是实指 。却也含蓄了李白的诗意 。
【说明】宋仁宗时期 。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县① 。此后继续负责抵抗)西夏达四年之久 。在防禦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民歌中把他描绘成“西贼闻之惊破胆”劰英雄形象 。這首词是他在西北军中作 。词中表达了作者决心守边禦敌的英雄气概(“燕然未勒归无计”)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绪以及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 。彭孙遹《金粟词话》特别指出“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苍凉悲壮 。慷慨生哀”这里是说现在陕西省延安县即延州旧治的所在地 。下面有关州郡的注释 。仿此例 。

其他观点:
范仲淹 。北宋能臣、文坛大v 。胸中有武略 。可拒西夏数十万雄兵;腹内藏文韬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
其“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的坚贞节操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 。“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的济世思想 。无不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长久以来 。范仲淹一直是读书人的楷模 。

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文章插图
范仲淹的词作流传下来的仅有5首 。数量虽少 。但文学价值极高 。首首经典 。在“词”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上承五代下启两宋 。《渔家傲·秋思》便是其中之一 。
宋词“豪放一派”始于东坡 。但真正的“先行者”却是范仲淹 。
此词当作于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之间 。范仲淹时任陕西经略副使(相当于西北军区副司令)和延州知州(相当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负责西夏防务 。
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文章插图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塞下”是指西北边塞;“异”是说西北的秋景不同于内地 。“衡阳雁去” 。传说候鸟大雁秋季往南方迁徙避寒 。至衡阳回雁峰止;“无留意” 。没有丝毫留恋之意 。边塞苦寒 。非宜居之地 。连鸟儿似乎都嫌弃 。
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文章插图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时至傍晚 。四面八方的风声、马啸混合着军队里的号角声在空旷的北方上空回荡 。崇山峻岭间 。长烟飘飘寥寥 。落日遥挂西天 。孤零零的边城 。城门紧闭 。一个“闭”字隐隐透露着些许肃杀气息 。说明战事吃紧 。需严防死守 。
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文章插图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
夜里 。站在城墙之上 。端起一杯浊酒 。遥想万里之外的家乡 。“怎一个愁字了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