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太阳篇浅探张仲景“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思想( 二 )


1 主症不同的同病异治
如原文 [6] 20 条: “太阳病发汗 ,  遂漏不止 ,  其人恶 风 ,  小便难 ,  四肢微急 ,  难以屈伸者 ,  桂枝加附子汤主 之”。此时之恶风 ,  一为表邪未解 ,  二为过汗伤阳 ,  腠 理不固 ,  不耐风袭之故也; 持续性的汗出不止 ,  是因为 大汗出 ,  阳气随之受损 ,  不能固护体表 ,  司腠理开合的 功能失常; 阴虚津少 ,  所以小便难; 四肢筋脉因阳虚缺 少温煦 ,  因阴虚失于濡润 ,  因此四肢轻度拘急 ,  难以屈 伸 。证候和病理机制为阴亏和阳虚两个方面 ,  但归根 结底为阳虚不固汗出所致的阴虚 ,  故本病当以阳虚主 要矛盾 ,  当扶阳固护体表 ,  以存阴津为主 ,  宜桂枝附子 汤 。21 条: “太阳病 ,  下之后 ,  脉促胸满者 ,  桂枝去芍药 汤主之”。本条太阳病误用下法后 ,  表邪内陷 ,  胸阳受 损 ,  发生变证 。胸阳虽然受损 ,  但由脉促可知 ,  并未大 损 ,  仍有与邪气一战之力 ,  但不能战而胜之 ,  双方处于 僵持阶段 ,  阳气不能宣通 ,  可见胸满 。病理机制概括 为表邪未解 ,  胸阳已虚 ,  不能鼓邪外出 。治疗的关键 是解表邪 ,  通心阳 ,  宜桂枝去芍药汤 。22 条: “若微寒 者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微寒即脉微而恶寒 ,  脉微可见胸阳受损程度较重 ,  抗邪无力 ,  故恶寒 。本 条承接 21 条 ,  同为太阳病误用下法 ,  表邪未解 ,  邪气 内陷 ,  胸阳受挫 。不同之处在于 ,  较上条胸阳受损的 程度更重 ,  所以治疗可加附子温经复阳 ,  开方为桂枝 去芍药加附子汤 。此三者都由太阳病误治 ,  发生变证 而来 ,  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关键是他们的主症不同 。其中桂枝加附子汤证以汗漏不止为主症 ,  反映了营卫 不和 ,  卫虚不固的病理机制 ,  所以治疗以调和营卫 ,  复 阳固表为主; 桂枝去芍药汤证以胸满、 脉促、 恶寒为主 症 ,  为胸阳受挫 ,  阳气不足的轻症 ,  治宜解肌祛风 ,  宣 通阳气;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具有温经复脉 ,  通畅胸 阳的作用 ,  以方测证可知 ,  当以恶寒、 脉微、 胸满为主 症 ,  显然本证为胸阳被遏 ,  阳气不足的重症 ,  因此治疗 上要有所突出 。
2 兼证不同的同病异治?
如 14 条: “太阳病 ,  项背强几几 ,  反汗出恶风者 ,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本条通过强调项背强几几 ,  可 知 ,  项强的程度更重 ,  拘急不舒 ,  由项及背 ,  不能转动 。由太阳病、 反汗出误风知此为太阳中风证 。但项背强 急不舒不仅仅因为风寒束表 ,  还有经气不利 ,  不能输 布津液不能濡养经脉 ,  才致强急重症 ,  所以用桂枝汤 解肌祛风 ,  调和营卫 ,  并加葛根以升津舒经 。43 条: “太 阳病 ,  下之微喘者 ,  表未解故也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 之”。本条喘证为肺气上逆所致 ,  下之后 ,  表证未去 ,  反见喘 ,  说明此为误治 。误用下法 ,  伤及肺气 ,  肺气不 利 ,  发生变证 。由表病转为表里同病 ,  内有肺气上逆 ,  外有风寒束表 。所以用桂枝汤解肌祛风 ,  调和营卫 ,  加厚朴降逆平喘 ,  再加杏仁定喘止咳 。两病虽然同属 太阳中风 ,  但其兼证不同 ,  病机也不同 ,  前者为经气不 利 ,  后者为肺气不利 ,  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治法方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