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文和翻译 大学的原文全文( 三 )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 。”《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 。”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
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 。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
《康诰》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 。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 。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 。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 。”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诗经》说:“兄弟和睦 。”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 。”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 。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大学》原文和翻译 大学的原文全文】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 。这就叫做“絮矩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