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寿学说
中医学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对于如何通过养生达到长寿目标时,自古以来各家各派说法很多,可称此为长寿学说,主要有四类:
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 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 。《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2.生命在于静养 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 。”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 。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 。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
3.重节奏,贵和谐 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 。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
4.生命在于激荡 《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 。”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 。这样“刚以动故壮” 。《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当代有人通过气功实验支持这一说法,宇航员完成航天飞行后,也有焕发生命力的感受 。
二、五大养生技艺
中国古代养生家将以上长寿理论进行选择性的综合,并和有关医学知识结合,创立了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技艺,其目标和要领有五:
1.宝命全形,追求境界中医养生保健是在中国生命哲学指导下的实践 。首先强调“神形全备”,如《庄子·养生主》所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个目标也称“宝命全形” 。在诸多古典名著中,提出养生可以达到真人、圣人、至人、贤人等境界 。真人是有真知能做到天人合一的全真之人,圣人是坚持天人合一理论通晓万物的人,道理完善能达到忘我境界者为至人,德才并美者为贤人 。总的说,以天人合一,即物我两忘,能把自身融入大自然者为生命的最高境界 。
2.防治养一体,修身养性同功 同一种养生保健手段,如医药、武术等,既可用于治病、养生,也可施用为预防 。在运用诸种操作手段之时,还强调要注重性格品德修养,包括培养良好的习惯 。儒家重视修身的养生价值 。《论语·壅也》谓:“知者乐,仁者寿 。”道家注重养性保精,一再告人以节欲 。
3.顾护正气,强筋健体,讲究套路 人体正气包括生机(生长力)、抵抗力(免疫功能)、体力、性能力和耐痛苦能力等 。它源于先天,增益于后天 。在施用养生保健手段时,首先考虑护持正气,中医创造的一些练功方法,还有补益后天滋育先天之功,发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 。系统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中的卓越内容之一 。中医在治病时运用套路,能解决很多疑难病的治疗 。在养生时,把个个零散招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套路,于是形成各种功法 。以系统性为套路的各种功法,不仅能提高练功效益,而且使练功具有艺术性 。中国武术和导引等,重视阴跷脉、冲脉和督脉,以三脉为造化,确有强筋健骨的作用 。
推荐阅读
- 华为p40手机耳机孔在哪里
- excel下拉列表添加新内容方法
- 闪电的成分
- 铁王座最后是谁的
- 乐视Y1 Pro手机发售 搭载虎贲T310 4G处理器
- 秋天刮什么风向
- 和大家分享小Q白屏的一次恢复经历
- 山楂果脯做法
- 360浏览器频繁出现崩溃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