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栽培技术和管理 折耳根栽培技术

折耳根,别名鱼腥草,猪鼻孔、蕺菜、狗帖耳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药菜兼用,全株均可食用,其嫩根、嫩茎叶营养丰富,独具风味体,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及挥发油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 。近年来因其市场效益好,在广通镇发展迅速 , 对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

折耳根栽培技术和管理 折耳根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形态特征
折耳根植株为半匍匐状,茎上部直立、下部匍匐地面,株高15—60cm,有时略带紫色,有腥气味,茎具有明显的节,下部伏地,节上生须根,通常无毛;地下根茎细长,匍匐蔓延繁殖,白色、横截面圆形、节间长3—4.5cm,每节能生根亦能发芽;单叶互生,心脏形、圆形,常见绿色 , 偶有紫色;穗状花序 , 白色或淡绿色 , 花期5-6月;蒴果卵圆形,果期9—10月 。
适应条件
折耳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地下茎在-10—0℃下均可正常越冬 , 在12℃时地上茎生长且出苗,生长前期适温16—20℃,地下茎成熟期适温20—25℃ 。在阴湿条件下生长良好,要求土壤潮湿 , 田间土壤持水量为75%—80%,空气相对湿度在50%—80%,才能正常生长 。对光照要求不严,弱光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壤微酸 , pH值6—7,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
折耳根栽培技术和管理 折耳根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栽培要点
1、适应性很强:折耳根适应性很强在大多数土壤中都能生长,在荒坡、贫瘠瘦土上也可以栽培 。一般选择没有“三废”污染、土层较深厚、保水较好、透气性强、略带砂质的土壤进行栽培,且应适当采取轮作 。
2、整地开厢:栽种折耳根前,除去杂草、残根后,将土壤翻、耙、整平,并整出宽1.30~1.60m、厢距为 33cm 左右的厢 。再在厢面上开横宽13~15cm、深10~15cm的播种沟,两播种沟间距离20cm 。3施足底肥折耳根主要以根茎为商品,其生长期较长,底肥的数量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折耳根产量 。因此,整平地块后,要在播种沟内施足有机底肥和磷钾肥 。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质肥料(圈肥、堆肥)2500~4000kg、普钙50~70kg、氯化钾60~80kg。
3、地块选择与整地开厢:折耳根栽培田要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多、微酸、保水和透气性好的土壤,如水稻田,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栽种前将地翻整,深耕20—30cm,除去杂草、残根,整平后开厢 , 厢宽1.3—1.5m , 厢面上横开宽12—15cm、深10—15cm的播种沟,播种沟间距20cm左右 。厢长依地块而定 , 两厢之间距离35cm左右 。
4、种茎选择及栽种:折耳根因种子发芽率低,一般多采用分根繁殖 。目前有两种播种方式:长茎播种和短茎播种 。长茎播种用种量大 , 生产上常采用短茎播种 。选择新鲜、粗壮、无病虫害、成熟的老茎作种茎,将选好的种茎从节间剪断,每段4—6cm,每段保留2—3个节,播前将其放入50%多菌灵800倍液中消毒,然后平放于播种沟内 , 株距5—8cm,覆土5—6cm厚,如土壤干燥可浇定根水 , 厢面盖上一层地膜或稻草,保持土壤湿润,提高土温,促进种苗萌发,667㎡用种量80—100kg 。
5、施肥:施足底肥是取得高产的基础,每667㎡施有机肥2500—30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30kg,折耳根用肥以氮、钾为主,对磷的用量较少,特别是钾肥对根茎的形成和香味的提高尤为重要 。
6、栽培管理
①除草:折耳根出苗后,及时除去杂草、折耳根病株及弱株,保持土地整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在株行间松土,但不宜过深 , 浅耕即可 。一般封行前 , 中耕除草2—3次 。
②肥水管理:追肥根据底肥施肥量及植株长势而定 。前期生长缓慢 , 在幼苗萌发至封行前,追施尿素8— 10kg/667㎡作苗肥 。在茎叶生长盛期需肥量较大,可追施复合肥10—15kg/66㎡ 。每采收一次,可少量追肥一次 。为提高人工栽培折耳根的香味和产量,在其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追肥,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液2—3次 。折耳根喜湿润不耐干旱,因此干旱时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雨季注意排水,忌厢面积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