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喝茶?

看到这个问题,有人肯定很奇怪,说喝茶还需要学习吗?其实通常不会喝茶的人不知道学习喝茶要从什么地方入手,看到别人谈论茶,总跟自己的感觉不一样,就放弃了对茶的体会和总结,随随便便地喝着,不好意思地跟别人说,牛饮喝着玩 。其实学习喝茶并不难,学到高深的程度才算难 。
太专业的我们不会,太业余的又没有多少用途 。所以,我的体会是喝,喝久了,自然可以比较好坏 。别去听信那些外观、叶底地学问,我们又不要做茶,整那么清楚不是很累吗?
喝茶的关键就是喝 。茶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味道,一般都可以察觉出来,那就是甘、苦、滑、涩 。尤其是把两种茶叶比照着喝的时候,当中的细微差别就容易分辨了 。甘甜和滑顺是所有好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而苦和涩就是茶的缺陷了 。
甘滑苦涩是怎么造成的并不重要,对喝茶人来说,重要的是你能接受多少苦涩,什么样的甘滑才是最佳的茶 。
初学喝茶的人一般都不喜欢苦涩,但苦涩往往伴随着香气而来,久而久之,你就变得可以承受一定的苦涩了,因为苦涩换来了香气 。但是真正的好茶是没有多少苦涩的 。
好茶是甘甜的、滑顺的、细腻的、持久的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感觉,让人喝起来感觉很舒服 。随着喝茶年限的增长,我们会对好茶的要求提高,而忽略一些当初看来是很不好接受的苦涩 。
甘甜的感觉是品尝获得的,老练的人可以从舌尖接触到茶汤就开始有了甜的感觉 。但是茶汤中往往给我们呈现的最初感觉不是甜,而是微苦的刺激,随后迅速转变为清凉,再从清凉中感受到滋润,继而觉得舌底生津,这时甜开始出现了 。很多人再第一次喝茶的时候被这个开始的苦吓坏了,觉得不好喝,放弃了 。真是可惜,他没有等到紧接着就会出现意料中的甜就放弃了喝茶 。
茶汤咽下之前,茶的甘甜是从舌尖到舌根的过渡、蔓延;茶汤咽下之后,茶的甘甜是从咽喉往舌根部涌现,伴随着清凉感觉,口舌生津,一阵阵地涌现着甜的回味,把这个感觉称之为甘是再恰当不过了 。
如果仅仅是说甜,那么苦就是对立面了 。而甘却可以在苦和甜之间迂回变化,有时苦多一些,有时甜多一些,可以说伴随着苦,回味是甜的甘,是茶汤里面最富戏剧色彩的因素 。它既是茶汤本身固有的物质,也是人们对茶汤的体会 。千百年来,人们喝茶喝出的文化,离不开这个苦尽甘来的滋味 。+分页+
好茶的甘甜回味是持久的,它象镀在口腔里面的一层膜,久久不会失去 。这样的滋味,加上丰富变化的香气,难怪有那么多人迷恋和依赖它 。
这样的茶数量比较少,价格昂贵 。平常比较难喝到,除非机缘巧合,很多人一辈子就喝上那么一回,终生难以忘怀 。大多数时候,我们喝的茶是甘苦相伴的,苦苦地入口,慢慢地回甘,持久力也差点,冲泡次数也少很多 。但由于有了回甘,茶还是那么迷人 。
纯粹苦而不能回甘的茶就比较少人喝了 。原因是太难以接受那个滋味了 。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尝过有回甘的茶后,就不会去喝那个苦茶了 。
【如何学习喝茶?】甘苦是茶汤中的一对孪生兄弟,而滑涩则是孪生姐妹了 。茶汤中也很少有绝对的滑顺,往往是滑顺的入口过后,就伴随着涩 。
涩在茶汤中扮演的角色很不体面:把喉咙锁住的涩叫麻涩,让舌苔变粗变厚的涩叫干涩,带有杂味半生不熟的涩叫青涩,受潮捂坏了的涩叫酸涩 。等等,听起来最难听的名称在茶汤中莫过于涩了 。
涩与滑本来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他们是一对矛盾 。但是往往接受了涩的感觉后,一切都显得滑顺了 。而有时滑顺过后马上滋生了涩,如影附体,相生相伴 。这样一来,涩跟滑就很难用一个界限来区分它们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