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百年企业或百年老店吗?有哪些企业( 二 )




1935年起 , 沙市纱厂生产的“荆州牌”20支、16支、10支棉纱 , 名扬鄂西和西南各省 , 在销售渠道畅通时 , 常常供不应求 , 当年纱厂即实现扭亏为盈 , 1936年至1937年还清了上海银行100多万的借款 , 1938年1月至7月盈余纯利润达到184万元 。


当时 , 沙市纱厂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实力 , 在兼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杜月笙组织下 , 沙市纱厂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救济活动 。1938年7月18日 , 《申报》第二版刊载“杜月笙经募沙市纱厂救济难民捐款五万元……”沙市纱厂还制定了《沙市纱厂捐助晴川中学奖学金办法》 , 抽出150万元资金 , 专门用于奖励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 。


迁复:巴山蜀水 , 支援抗战


沙市纱厂使用的“荆州牌”商标


抗日战争爆发后 , 杜月笙出面 , 以沙市纱厂的机器、棉花作抵押 , 向中国银行贷款80万元 , 将工厂内迁重庆 , 1941年5月 , 工厂恢复生产 , 厂名仍用旧称 , 董事长还是杜月笙 。


沙市纱厂在重庆期间 , 注重兴办职工福利 , 如供膳宿、办学校、建医务室、负责治疗工伤等 。这种“大家有饭吃”的办厂宗旨 , 激发了职工“爱厂如家”“敬业奉献”的积极性 , 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同行业中首屈一指 。当时的《董监会议事录》中记载:“本厂出数、品质均较后方各厂为优 , 誉为第一 。”产品售价虽比同行业厂商高出一成左右 , 但仍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 豫丰、裕华、申新和国民政府军政部纱厂经常派人前来参观取经 。抗战时期 , 周恩来、董必武等人都参观过沙市纱厂 。1945年 , 杜月笙专门飞抵重庆 , 陪同蒋介石视察沙市纱厂 。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翁文灏、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昌照来厂视察后 , 评价其为“迁川工厂的典型” 。苏联大使来厂参观后 , 赞誉沙市纱厂是“小社会、大家庭、山城花园工厂” 。


内迁后的沙市纱厂 , 成为重庆机器棉纺织业的主力 ,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前重庆棉纺织业的落后面貌 , 增强了后方棉纺织品的生产能力 , 缓解了纱布供需矛盾 , 解决了战时后方衣被紧张的问题 , 为缓解后方军需民用 , 稳定社会秩序 , 坚持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 , 萧松立派人来沙市接收厂产 , 并写信给沙市警察局请求协助 。1946年初 , 沙市纱厂复工 , 所有复工费用均来自重庆沙市纱厂 。此时沙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名下有渝厂和沙厂两个分厂 , 萧松立被任命为两厂的总经理 , 杜月笙仍为董事长 。


抗战胜利后 , 沙市纱厂关于设立办事处办理接收厂产等事宜致沙市警察局请求协助的代电(部分) 。


新生:春去春回 , 沧桑变迁


1984年沙市第一棉纺织厂


新中国成立后 , 沙市纱厂经过8次扩建改造 , 不断发展壮大 。从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到1952年底 , 沙市纱厂进行了社会改革和生产恢复 , 并于1953年完成公私合营和第一次老厂扩建工程 。当年国庆节 , 《沙市报》在显著版面刊登了题为《发展中的沙市纱厂》的报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