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

唐朝任用高句丽贵族对安东都护府潜心改造下,安东都护府迎来了十年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这种平稳的局面因为营州之乱的突然爆发而彻底改变 。

营州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

文章插图
万岁通天元年(696)夏,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大范围袭击东亚大陆,受这次恶劣天气的影响,契丹地区出现大面积饥荒 。作为执掌契丹羁縻事务的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境内)都督赵文翽既没有采取有效的赈济措施,也没有着手预防突发性事件,最终激起营州之乱 。《资治通鉴》万岁通天元年夏五月壬子条记载:
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翽 。尽忠,万荣之妹夫也,皆居於营州城侧(傍) 。文翽刚愎,契丹饥不加赈给,视酋长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 。……尽忠寻自称无上可汗,据营州,以万荣为前锋,略地,所向皆下,旬日,兵至数万 。
五月二十五日,唐朝“命鹰扬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 。唐军的纷至沓来、营州粮食短缺,已经不允许叛军在营州地区继续发展壮大 。从叛军的动向看,除了一路叛军由李尽忠、孙万荣率领叛军主力南下幽、冀地区(以下称“南下叛军”)之外,一路叛军流窜到安东都护府统治地区(以下称“东逃叛军”) 。
随着东逃叛军的到来,营州叛乱迅速向安东都护府地区扩散 。从营州进入安东都护府地区的大路有三条:一是经汝罗城(今义县开州城村东、大凌河西的老君堡一带)走襄平南道渡辽河至辽东郡(今辽宁辽阳)为南道;二是过怀远镇(今辽宁北镇)东渡辽河走襄平北道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为中道;三是经通定镇(今辽宁新民以北)渡辽河再折向东南到新城(今辽宁抚顺北)为北道 。从战事的发展态势来看,叛军东进走的是第三条路线 。
新城是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又是安东都护府的西北屏藩,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安东都护府在新城地区积极组织防御力量,以遏制东逃叛军的攻击势头 。新城的得失再次牵动着朝野上下的神经
但叛军久攻不下,于是将许钦寂押解至新城城下,令其说降 。许钦寂出自安陆许氏,唐初名臣许绍的孙子,营州之乱爆发时任龙山军讨击副使,亲自督军和叛军战于崇州,结果兵败被擒 。当时安东都护裴玄珪固守,许钦寂大义凛然地喊道:“狂贼天殃,灭在朝夕,公但励兵谨守,以全忠节,”遂壮烈赴死 。武则天为了表彰许钦寂的气节,特授许钦寂长子许辅乾为海东慰劳使 。许辅乾此行的目的,除了迎回父亲的灵柩之外,还代表朝廷慰劳安东将士 。
万岁通天元年(696)九月,武则天任命建安郡王武攸宜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主管河北道北部的平叛事务 。万岁通天二年(697)正月,武攸宜与安东都护府通书信,通报了平叛战场的最新动向:
逆贼李尽灭(李尽忠)已死,营州饥饿,人不聊生,诸蕃首领百姓等,唯望官军……贼势穷蹙,去正月上旬,有妖星落孙万斩(孙万荣)营中,其声如雷,贼党离心,各以猜贰 。天殃如此,人事又然,平殄凶渠,正在今日 。大军即以二月上旬,六道并入,指期克翦,同立大勋,请公等训励兵马,共为掎角,开国封侯,其机在此,幸各勉力,以图厥功 。
与此同时,东逃叛军在新城受挫后,转而进逼辽东城 。辽东州都督高仇须率领数百将士出近接战,借助风向的改变,用火攻连破叛军十一阵,生获叛军一千人 。武攸宜接到辽东州的露布后,立即驰奏朝廷 。二月,武攸宜再通书信,对高仇须“体英伟之才,抱忠义之节,遂能身先士卒,为国讨雠……使国家无东顾之忧”之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透露“营州士人及城傍子弟,近送密款,准待官军 。某令将蕃汉精兵四十万众克取,某月日百道齐驱;分五万蕃汉精兵,令中郎将薛讷取海路东入,舟楫已具,来月亦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