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知名调查记者爆料“北溪”管道是美方秘密炸掉的,中方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在当天举行的采访人员会上,有采访人员提问称,对于上述调查报告,美方一些一贯标榜自由专业公正的媒体鲜有提及,发言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对此,毛宁表示,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能证明有关媒体并不关心什么事实真相,他们对真正重要的真相装聋作哑,而高声渲染炒作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虚假叙事 。
延伸阅读
媒体:被指"密谋"摧毁北溪管道后 美方的反应更可疑了
执笔/刀剑笑
波罗的海水下260英尺的那场地缘政治悬案 , 正在被西摩·赫什揭开一角 。
当地时间8日 , 这位美国资深调查采访人员、普利策奖得主在“substack”媒体平台上发布调查文章,援引“直接了解内情的消息人士”爆料 , 详细描述美国如何“密谋”摧毁北溪天然气管道 。
总统拜登亲自下令,国安顾问沙利文督阵一个跨部门特别小组紧锣密鼓筹划,在反复论证后由中情局实施,出动美国海军精锐深潜特种部队 , 远赴挪威踩点和布设炸弹,最后将要引爆时刻突然改变计划,整个过程精心拿捏时机以及各种舆论掩护……
一波三折的情节像极了好莱坞大片桥段 。
而在一个声名显赫的美国调查采访人员手中,这些又是华盛顿不得不对外回应和解释的质疑 。但奇怪的是,美方“涉事部门”这次都只只言片语地敷衍否认,主要美媒也陷入集体失聪 。
炸毁天然气管道是破坏民生基础设施的恐怖主义行径 。
“是的,美国正在考虑将自己列入国际恐怖主义名单” 。
当美国个别媒体评论区中已经出现这样的嘲讽时,华盛顿不能一直这样装听不见吧 。
1
西摩·赫什这篇文章挺长,译成中文将近9000字,但美国密谋的时间线被勾勒得很清晰 。

美知名调查记者爆料“北溪”管道是美方秘密炸掉的,中方回应

文章插图
外媒报道截图
2021年12月 , 袭击密谋在华盛顿酝酿 。
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召集一个跨部门特别小组开会,地点位于白宫附近的旧行政办公大楼顶层一个安全房间 。这个特别小组刚组建不久 , 成员来自美军参联会、中情局以及美国务院和财政部等 。预判俄罗斯将对乌采取军事行动,会议主要商讨可能的应对计划 。
直接了解过程的消息人士透露,与会者很快就明白了:
沙利文希望特别小组提出一个摧毁两条北溪管道的计划 。而且,他传达的是“总统的意愿” 。
西摩·赫什在文章中简单梳理美国政府这样做的动机 。
北溪-1管道,一开始就被美国和北约其他反俄成员视为“威胁” 。它们担忧,莫斯科借此获得巨额收入来源,德国等西欧国家严重依赖俄天然气,经济和政治上的对美依赖度将被削弱 。
一旦俄乌冲突爆发,德国等国是否愿意向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也就画上了问号 。
北溪-1已经如此“危险”,北溪-2这时候也来了 。
随着这条管道2021年9月完工,美国国内要求应对北溪管道“政治威胁”的声浪更大 。拜登政府上台后没对北溪管道背后的运营公司持续施加制裁,甚至被美媒Politico描述成“一个危及拜登议程的决定,比从阿富汗的混乱撤军影响更甚” 。
承认通过制裁或外交手段阻止北溪管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之后,美方就把选项集中到了一点:摧毁它们 。
怎样摧毁这些管道,就成了这个特别小组接连多次会议的主题 。
西摩·赫什文中提到,来自不同部门的与会者们提出各种方案,美国海军建议派出潜艇直接攻击管道,空军提出投掷可远程引爆的延迟引信炸弹 。但这些明目张胆的方案立即被中情局否了:
这“不是小孩子的东西”,一旦这次袭击被查出是美国干的,“就是一种战争行为” 。
因此,无论干啥,都必须是“秘而不宣” 。
干这种事,还是中情局拿手 。中情局长伯恩斯迅速授权成立一个工作组,开始制定行动计划 , 准备出动美国海军潜水和打捞中心人员,具体执行这一炸毁北溪管道任务 。
这个位于巴拿马城的机构专为美国海军培养精锐的水下特种部队 。
2022年初某个时刻 , 炸毁管道计划敲定 。
西摩·赫什文中介绍,一开始,跨部门小组甚至中情局内部一些人还都对秘密深海攻击这个计划表示怀疑,认为相关难题太多,比如波罗的海海域有俄海军密集巡逻,那里也没石油钻井平台可为潜水作业提供掩护等,称那样做无异于“一场政治噩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