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的产地与制作工艺


太平猴魁的产地与制作工艺

文章插图
太平猴魁乃中国历史名茶 , 创制于1900年 。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新明、龙门、三口一带 。该区土质肥沃 , 常年低温多湿 , 云雾笼罩 。茶叶原料选用安徽省省级良种茶树“柿大茶”制作加工 , 每片茶叶可达5-7厘米 。
“刀枪云集 , 龙飞凤舞”用来描素太平猴魁最合适不过了 。每一片茶叶都是两叶抱一芽 , 平扁挺直 , 不散 , 不翘 , 不曲 , 俗称“两刀一枪” , 素有“猴魁两头尖 , 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其叶色苍绿匀润 , 叶脉绿中隐红 , 俗称“红丝线” 。全身披白毫 , 含而不露 , 入杯冲泡 , 芽叶成朵 , 或悬或沉 。闻其味甘香如兰 , 尝其滋幽而不冽 , 啜之淡然 , 似乎无味 。饮用后 , 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 弥沦于齿颊之间 , 此无味之味 , 乃至味也 。
太平猴魁属于六大茶类中的绿茶 。其工艺原理与普通绿茶无异 , 但其具体制作却极为考究 。
采摘
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园 , 清晨朦雾中上山 , 雾退即收工 , 立夏前停采 。在采摘过程中严格遵循“四拣”得原则: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棵 , 不拣其它品种的茶树;拣挺直茁壮的嫩梢 , 不拣弱梢病枝 。
拣尖
拣尖是太平猴魁制作中的一道特殊工序 , 即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 , 从第二叶茎部折断 , 留下一芽二叶 , 俗称“尖头” 。“尖头”要求芽叶肥壮 , 匀齐整枝 , 老嫩适度 , 叶缘背卷 , 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 , 尾部留下1厘米唱的尾巴 。此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 。
太平猴魁的产地与制作工艺

文章插图
摊放
即将精心挑捡出的鲜叶原料摊入竹匾或竹垫上 。短时间的摊放 , 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 , 使其少量失水 , 便于杀青 , 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 , 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
【太平猴魁的产地与制作工艺】杀青
即高温炒制 , 灭活茶叶中活性物质 。翻炒时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 。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 , 梗叶相连 , 自然挺直 , 叶面舒展 。
理条
即将出锅的杀青叶一根一根用手捋直 , 均匀、整齐的铺放于特制的木质铁纱网盒上 。捋直时 , 要求用手指将两叶包裹住嫩芽 , 形成太平猴魁独特的两叶报一芽的特征 。
压制成型
理直的茶条放到特制的成型机上 , 用木制滚筒轻轻滚压 , 手工压扁成型 。
毛烘
毛烘又称头火 , 用炭火烘焙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 , 火温依次为100℃点90℃、80℃、70℃ 。边烘边捺 , 至六、七成干时 , 下烘摊凉 。
足烘
火温控制在70℃左右 , 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 , 固定茶叶外形 。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 , 下烘摊放 。
复烘
又叫打老火 , 在60℃左右火温下 , 边烘边翻 。足干后趁热装筒 , 筒内垫箬叶 , 以提高猴魁香气 , 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 。待茶冷却后 , 加盖焊封 。如此 , 一片树叶便完美转身为美味的太平猴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