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

秦川八百里,自古帝王州,屈指数长安 。梦回长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城 。如今的长安,它叫西安 。连接长安和西安之间的,是浩瀚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 。而其中的一院寺,一个和尚,一个传奇,一座塔,造就了今天西安的象征和标志 。这座塔就是西安市徽上那座巍峨古塔---大雁塔 。

西安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

文章插图
大雁塔的诞生,和佛教密不可分 。陕西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浓厚的佛学氛围 。在世界佛教南传和北传的两大体系中,陕西关中地区是北传佛教的翻译传播中心 。位于关中的长安也就成了佛教在中国内地的最早传播地,也是中国佛教开始快速推进发展的发源地 。自从后秦时期西域僧人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大寺(今西安草堂寺)创立第一个国立译经场以来,长安迅速发展为中国佛教最大的译经重镇 。那些至今依然盛行的佛教经典,如《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法华经》等,均出自长安 。
西安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

文章插图
在关中浓厚的佛学氛围下,北魏道武帝时期,一座新的寺院在长安城南诞生,这就是净觉寺 。然而在长安众多的寺院之中,净觉寺寂寂无名 。到了隋文帝时期,净觉寺也只剩了一堆遗迹 。笃信佛教的隋文帝便在净觉寺故址上修建了无漏寺 。隋唐时期,寺因僧显,如果某寺有僧参与奉送舍利,本身即彰显出该寺的地位 。位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前身)晋昌坊的无漏寺,其规模虽占半坊之地,但寺中只有一人参与奉送舍利,可见无漏寺在当时的地位并不高 。因此,到了唐武德初年,无漏寺被废 。
西安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

文章插图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己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驾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二十一岁的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在征得父亲唐太宗的同意之后,下令在长安城内的旧废寺院之中,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 。按照太子李治的要求,最后选址在北魏的净觉寺,后来隋代的无漏寺旧址营建新寺 。
西安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

文章插图
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之后,营造新寺的官员最终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的建造方案 。按照设计,新的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新寺建成之后,奉唐太宗李世民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 。与此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 。
西安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

文章插图
建成后的大慈恩寺,虽然不能和当时长安城中的大庄严寺相媲美,但作为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还是有着宏大的规模和显赫的地位 。这样的一座寺院,势必需要一位与之相匹配的高僧大德前来驻锡,刚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成为不二的人选 。
西安大雁塔是谁为谁建的

文章插图
玄奘法师求法归来后,原本是想去嵩山少林寺专心翻译佛经,但是唐太宗李世民让其留在京都长安,以便日后经常见面交流 。于是安排玄奘法师去了长安城南的弘福寺充上座,住持寺务,翻译佛经 。同时唐太宗也希望玄奘法师能把西行求法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以扬大唐之国威 。弘福寺作为皇家寺院,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追思其母窦太后而修建 。玄奘在宏福寺一边翻译佛经,一边口述西行求法的所见所闻,由徒弟辩机记录整理出了一部世界不朽名著《大唐西域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