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及防治

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黄瓜抗病能力下降,细菌性角斑病容易发生和流行,应及时开展防治 。
黄瓜细菌性角班病发生范围广,黄瓜的叶片、果实、果蔓均可发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腐烂 , 发病田块一般减产l0%~20%,病情严重的可达40%以上,对黄瓜安全生产威胁极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前期症状极为相似,应认真区别,对症下药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由细菌侵染所致 , 霜霉病由真菌侵染所致,可以从以下凢方面区别 。(l)病斑大小 。两病皆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病斑,形状上较难区别,但病斑大小较易区别 , 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较?。共〔“呓洗? ,扩散蔓延快 , 易连结成大病斑 。(2)病斑颜色 。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淡黄褐色或灰白色 。霜霉病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 。(3)病斑穿孔 。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后期易破裂、穿孔 。霜霉病病斑后期常干枯但不穿孔 。(4)背面特征 。空气潮湿时,细菌性角斑病病叶背面溢出白色菌脓 。霜霉病病叶背面长出绒毛状紫灰色至紫黑色霉层 。(5)发病部位 。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茎、果实上均可发病,茎、叶柄发病常产生水渍状黄色病斑 , 并常有白色黏液 。果实发病初为水渍状,逐渐形成褐色凹陷病斑,龟裂 , 分泌出白色黏液,病斑可向内发病,变色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
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 , 农业防治上均可利用大棚能调控温湿度的条件,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生态环境 , 抑制病害发生 。具体做法:上午日出后迅速使棚内温度提高到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在75%左右,控制温湿度 , 满足黄瓜光合作用的要求,增强抗病性,抑制发病 。下午适当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 。夜间温度控制在l2~l5℃ 。在拂晓温度降至最低,湿度达到饱和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及防治】药剂防治上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可以选用5%琥胶肥酸铜粉剂喷粉,也可以选用宁南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琥铜?乙膦铝、乙铝?乙酸铜等喷雾防治 。病害进入流行始盛期以后应适当提高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 。注意交替用药 。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初期选用百菌清烟剂或百菌清与硫磺、腐霉利、霜脲氰、甲霜灵的复配烟剂 , 分放在棚内4~5处,用香或卷烟等暗火点燃,发烟时闭棚 , 密闭熏蒸-夜,次日早晨通风 。隔7天熏一次,熏蒸次数视病情发展而定 。另外,如果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混合发生,可以选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农抗l20 , 400倍液)加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