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讲了什么故事 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核心意义

【你好李焕英讲了什么故事 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核心意义】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很关心:你好李焕英讲了什么故事以及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核心意义这个问题,经过小编整理各方面的资料,现做如下总结 。
2016年小品《你好,李焕英》问世,贾玲与母亲李焕英的故事于是被大众所知晓 。经过几年的准备与创作,2021年,电影《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上映了 。
在小品的基础上,电影对故事的情节、人物、场景都进行了还原与丰富 。作为贾玲的导演处女作,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本文从进阶性、怀旧性、治愈性三个方面来讨论电影的共情叙事逻辑 。
进阶性:从小品到大电影说到电影《你好,李焕英》,很难绕开它的前身——2016年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同名小品,前者作为后者的衍生品是把“小品”升级为“大电影”的一次商业尝试 。小品和大电影的区别绝不只是时长的不同,两种形态在创作、接受等层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
而贾玲作为一个“跨界”电影导演,在创作伊始就建立了对这些差异的明确意识,并在创作过程中构架了共情叙事的逻辑,让影片成为了成功的文化商品 。

你好李焕英讲了什么故事 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核心意义

文章插图
小品中被延续和保留下来的必然是其最精华的部分,一是贾玲穿越回母亲年轻时的故事主线,二是实现母亲年轻时各种愿望的情节,三是怀念母亲以及珍惜身边亲人的情感主旨 。在小品中,缝裤子这个细节只是一个普通的笑点,而且缝裤子的人是姥姥并非李焕英,但在电影中它不仅成为了贾玲发现妈妈也穿越回来的证据,也成为了贯穿影片前后的线索 。
王琴这个角色的加入是相对小品的较大改动,王琴与李焕英存在着矛盾关系,两人之间的较量与竞争让电影的戏剧冲突更为明显,以此也消解了小品中故事背景的单薄感 。影片对于小品最重要也是最升华的改编就是关于结尾部分,原来车祸之后穿越回去的不止贾玲一个人,李焕英早于贾玲穿越回了1981年,其实李焕英从头至尾都清楚一切,她努力珍惜着和女儿最后相处的时光 。
导演通过在剧本层次和情感深度方面做的努力,让无数受众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让《你好,李焕英》完成了从小品到大电影的成功进阶,强烈的共情力是其具有有利进阶性的主要动因 。
怀旧性:从历史记忆到老厂影像《你好,李焕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湖北襄阳,但是为什么电影中演员都操持一口东北话?这绝不是主创团队为了增加喜剧效果而为之,而是其中隐含一段有关国家“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 。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所以国家决定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一大批身处在“一线”的东北人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把自己的青春和终身都奉献给了经济较为落后的“三线”地区 。贾玲欲以《你好,李焕英》为一个时代发声,回到祖国大力发展的时代,回到80后受众成长的青春时期,向国家建设年代致敬 。
你好李焕英讲了什么故事 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核心意义

文章插图
电影真实还原了上世纪80年代的化工厂,红砖瓦房、运动场、电影院等场景,格子连衣裙、兴海牌电视机等细节都充满了上世纪80年代的气息和质感 。
在视听表达上,通过昏黄的暖色调灯光营造出具有年代感的影像风格 。凭票才能排队购买商品、几十个人围在院子里观看一台电视机、广播员字正腔圆地朗读诗歌等,这些场景还原了胜利化工厂这样一个记忆中的故园 。胜利化工厂,因贾玲呈现出了中国电影少有的老厂影像美学,是中国电影景观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成为中国电影地域建设文化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胜利化工厂也承载了李焕英的真实青春故事,构成了国家建设发展真切历史记忆下的老厂影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