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贵州绿茶遇上100℃的水


当贵州绿茶遇上100℃的水

文章插图
眼瞅着,清明要近了 。
“明前茶,贵如金”,茶叶拍卖市场,又要闹热一阵 。前两周,一则消息在贵州茶人中热传——贵州普安的一斤早春茶,拍出了88888元天价 。
前些年,早春茶拍卖市场唱主角的,还是江南茶 。这两年,贵州绿茶,在茶叶市场似是慢慢挺直了腰杆,量价齐升 。
贵州茶在品质上声名鹊起,在冲泡工艺上,贵式冲泡也因其“离经叛道"而受到关注,按贵州冲泡的首倡者胡继承总结:“贵州冲泡十六字经”——“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 。
古法礼遇茶叶
西湖龙井等传统名茶,冲泡最为讲究的一点,是要用75℃到85℃的水温 。流传最广的一点理由是,绿茶嫩,用沸水会把茶烫死 。市面上一本畅销的茶艺书中,作者甚至建议初学者,家中常备温度计 。
“贵州冲泡”横空出世,第一条就是“高水温” 。
贵州茶,需高水温冲泡 。
据说,贵州相关部门特意组织了茶专家和茶人,进行反复的冲泡实验,最终发现开水泡出来的茶,茶汤的内含物质总浸出率、氨基酸、茶多酚的总量也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滋味更浓厚、香气更馥郁 。
虽然有实验数据打底,但所有茶道教科书的基本教条都被推翻了,人们难免揣测,贵州如此“颠覆传统”,是不是为了力捧贵州茶“C位出道”?
实际上,贵州茶人,才是真正崇古法,坚守茶道传统的 。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主张,饮茶应该用沸水 。水的沸腾还可分为三个阶段:“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一沸投盐,二沸投茶,三沸兑少许冷水,使沸水复静,即可饮用 。
至宋代,饮茶之风日盛 。宋人将茶叶放在小石磨中碾为细粉,再将沸水冲入 。
由此观之,用100℃对待贵州绿茶,实际上是依古法礼遇茶叶,也是对茶叶最好的尊重 。
陆羽制茶
寻找最佳平衡
不知是不是因为近几年贵州大数据风头太劲的缘故,对待原本玄而又玄的茶道艺术,贵州人也能够全部拿出科学依据来进行解码 。
“贵州冲泡十六字经”中,多投茶和快出汤,就是依茶叶的化学成分,连起来进行解读的 。
多投茶,官方解释是,一杯贵州茶建议放4-6克茶叶 。
茶汤中的鲜、甜味,主要来自茶叶中的氨基酸类 。根据宋宝安院士团队检测,贵州茶水氨基酸含量3%—5%,本来就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而茶水浸出物含量甚至比西湖龙井还高4个百分点 。
本来氨基酸类含量就高,再加上多投茶,贵州茶的鲜香馥郁,自然不在话下 。
快出汤,一杯贵州好茶出汤时间大约在10秒-30秒之间 。
茶汤中的苦、涩味,主要来自茶叶中的茶多酚,绿茶的茶多酚含量远高于氨基酸含量,所以茶如果一直泡着,肯定是苦的 。由此,尽管贵州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全国平均值,也必须遵守“快出汤”的原则 。
多投茶和快出汤,这两点结合起来,贵州茶找到了投茶量和浸泡时间的最佳平衡点 。
品贵州茶
“贵州冲泡”确是为贵州绿茶量身定做的冲泡方法 。抛开上投、中投、下投等传统繁琐的茶艺,“贵州冲泡”实际上是化繁为简,最适用于现代饮茶人 。
不洗茶的自信
找到茶叶投放和出汤时间的最佳平衡点后,“贵州冲泡”更进一步,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不洗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