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食俗礼仪拾零

    婚姻食俗:女儿出嫁上轿时要嘴含一口饭,即到了婆家有饭吃 。现在此俗已不存在了 。
    生育寿诞食俗:旧时,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婴儿出生后,其祖母要到左邻右舍、各家各户象征性地索取五谷杂粮,碾碎为粉,熬成粥糊,供产妇食用 。俗谓此举可使母亲的奶水充足,婴儿可消灾灭难,长命百岁 。婴儿出生后三天,要“做三日”(俗称喜三、洗三),以后还要“做满月”、“做百天”、“做周”(周岁生日) 。亲戚要送豆芽,希冀孩子象豆芽一样生根、长命 。
    为老年人祝寿时要送寿面、寿桃和寿酒 。
    丧葬食俗:祭奠死人用的馍馍叫“食团儿”,呈圆球形,一盘放一个,一桌共用16个,供毕,该家人—般留下一半,俗称“折礼”、“折供” 。灵床前放一只罐子,俗称“仙食罐子”,每顿吃饭时,孝子、孝妇挑些死者生前爱吃的食品放到罐里,以示孝心 。出殡时要带到坟上,埋入坟坑内 。发丧(又称出殡、送葬)归来,要给送殡人和小孩散发馒头块儿,并要吃掉,意思是吃了晚上不害怕 。夜里睡觉不咬牙 。
    上供的食品是用饺子,讲究所谓“神三鬼四”,给神上供用三碗,每碗盛三个;给祖先、逝者上供用四碗,每碗四个 。唯灶王爷最不受尊敬,上供只上一碗,碗里只有一个饺子 。
    摆割食的食俗:摆割食 。赤去兄弟分家或买卖土地宅基,在立契约文书时,请有关人员(族长、闾长等)一起坐座,席间讲条款、立字据文约 。这样的宴席,一般由分家者的空长、买卖田地的买主作东、俗谓“摆割食” 。吃摆割食后,契约生效,双方不能后悔了 。 
【河北食俗礼仪拾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