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李银河的个人资料简介 李银河个人资料作品介绍( 四 )


记得当时我在《北京晚报》上登广告, 寻找离婚、单身、自愿不生育的研究对象, 一般都有几十对应征, 接受深度访谈 。关于青春期恋爱的研究对象就到附近的中学去找 。有一次, 我们要到北京市公安局进行户籍抽样, 也不认识什么人, 就拿着北京大学开的一封介绍信去了 。根据抽样规则, 民警帮我们在装户籍卡的大盒子里一张一张地抽出卡片 。那时候, 填写问卷没有什么报酬, 我们就在信封里放两块钱的邮票 。有人还把这些邮票退回来, 说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 难道没有报酬他们就不做了吗?现在想起来, 那时候的人真的很傻很天真, 也很可爱 。
1995年, 我43岁, 被评为研究员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世俗的目标 。我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真正无欲无求的境界 。在此之前, 一个又一个的地平线渐次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 不论我往前走了多远, 它们总是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出国, 回国, 硕士, 博士, 博士后, 副研究员, 研究员 。无论我心里对这些世俗的目标持有积极追求还是被动无奈的态度, 它们都曾是我的目标 。而我心底的感觉是, 到这一切都结束时, 我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我曾怀着激动但怅然若失的心情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我曾经幻想:到我真正自由之后, 应当做些什么?当然, 我只做那些真正值得用我的生命去做的事情 。
采访后记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 李银河觉得平淡无奇, “跟小波在一起有点轰轰烈烈, 除此之外, 应该说是乏善可陈, 也比较枯燥” 。之所以这么说, 或许是因为同龄人经历过的, 李银河差不多都经历了 。同龄人没有机会经历的, 李银河也经历了, 譬如成为“文革”后最早出国留学的人, 又譬如和王小波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 再譬如成为中国知名的社会学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李银河是幸运的 。这一切与她的家庭有关, 与她的性格和天赋有关, 也与她的命运有关 。
李银河是一个很认真地思考人生意义的人, 尽管她的结论是人生无意义 。从很年轻时起, 虚无主义对她一直有很大的吸引力 。她不敢轻易地想这些问题 。她说, 人生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偶然性 。
李银河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这是贯穿她全部生命的精神内核和思想养分 。她崇拜那些已经达到自由境界的人, 在她的心目中, 这样的人并不多, 像叔本华、尼采或福柯 。尽管他们的思想有很多差异, 但她能从中感到一种极其自由奔放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吸引着她的灵魂 。
现代媒体上塑造的李银河, 更像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斗士, 她的很多言论, 好像是在向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发出挑战 。虽然在博客中强调自己“不是一个英雄”, 并关闭了博客的留言和评论功能, 但一以贯之的研究和立场已经说明她在坦然面对非议 。在她眼里, 真正意见相左者的批评正是继续研究的动力 。
两个小时里, 我们听李银河讲故事, 看她认真思考, 开心地笑, 以及经常会有的孩子般的表情和动作 。这位“超级名人”还需要在意外界的什么评论呢, 不论是“敢讲真话的勇士”, 或是“神圣爱情的亵渎者” 。她一边抛给世人一个个惊世骇俗的话题与观点, 一边安享着众多美好灵魂创造出来的智慧 。她有那么多热爱, 爱看书, 爱文学, 爱好的艺术, 爱自由和生命 。能和真实的自我在一起, 兴起时滔滔不绝, 困顿时温和一笑, 这浑然天成、不着雕饰的人生, 也就够了吧 。
李银河说, 有机会她还会再选择 。那又怎样 。在王小波眼里, 李银河是无价之宝 。在李银河眼里, 王小波是生命赐予的最大的惊喜与美丽 。他们是彼此的菩提树, 彼此映照, 彼此澄澈 。所以, 任生离死别, 天地轮转, 情缘仍无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