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若梦什么意思?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的意思:浮华若梦,虚幻缥缈,不可捉摸 。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此非梧桐不栖,,非竹柏不栽,非兰草不纫,非醴泉不饮 。是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乡必有酒,士必有肴 。故乡不可一日无君子,士不可一日无女子 。
文章插图
立秋为秋之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古人对秋的感怀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诗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对秋季物候变化的感知 。《楚辞·九辩》中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叹,首次将悲秋的情绪以文学语言表达于世 。汉代也同样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样的诗意传承 。这类诗中常传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文人们将自我的生命与自然相融合,在与自然的不断沟通中,加深对秋的认知 。立秋节气正是在这一认知的深化中应运而生,它是古人心中具化的产物,文人们将对秋的无限诗情凝聚在此,含蕴丰润的立秋诗词得以展现 。
中国许多传统节日节气都定型于唐朝,唐人感知自然,将万物与自我相联系 。唐前的节气诗,节令时间不明确,内容粗疏 。直至唐,众多节气诗作才大量涌现,表达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唐会要》卷二十三曰:“每年大中小祀,都七十祭 。其四立、二分、二至、腊、上辛、吉亥等日,盖为气节也 。”唐代尤其重视四立、二分、二至,立秋节气在唐代诗词中也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已小具规模 。据统计,《全唐诗》中有二十七首提及立秋,唐人以物候的变化诠释立秋的到来,将此时物候变化细微地表现出来:“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刘言史《立秋》)花叶飘零,一夕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暑气消散,万物揫敛 。他们通过写景咏物表达对自然万物的深情 。自立秋出现在诗词之中,就伴随秋所特有的愁绪 。唐白居易的《立秋日登乐游园》写尽了对世事似水变迁的感慨:“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这首诗乃是作者晚年为官长安时,于立秋次日所作 。乐游园本是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意的地方,可即便身处如此一个令人钦慕的游览胜地,看着眼前这萧索之象,联想到在官场受挫的人生经历,诗中亦不乏一种凋敝悲秋之感 。萧瑟的秋风、凋零的草木、南飞的大雁、远遁的游子,使得此时的凡尘俗世凄美又伤情 。唐朝诗人李益在《立秋前一日览镜》中写下了此刻悲凉的心境:“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前夕,遇见镜中的自己,雪鬓霜鬟,不由心生感慨,此时的诗人已不在意一切浮华和赞誉,在他的眼中,所谓过往,不过浮华一梦 。众多对于秋天岁时之暮的嗟叹不禁让人感慨,这一片暖黄的秋,为何生出那么多的悲凉?
立秋诗词至宋代发展至巅峰,“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这里体现为“顺时而动”“因时而感”的顺应自然的方式,在时节流转的过程中,抒发喜怒哀乐之情 。查《全宋诗》有一百五十二首提及立秋的诗作,《全宋词》中亦有八首提及 。宋代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达出了对天地万物的深切感知,立秋的意蕴在此时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
推荐阅读
- 什么叫私生饭行为 什么叫私生饭
- 手持苹果A12设备,有必要换今年秋季的A13吗?A12够用嘛。能用几年?
- 摩梭族在云南什么地方 摩梭族在云南什么地方
- uspolo是什么品牌标识 uspolo是什么品牌
- 《封神演义》里的北斗星官除了文曲星、武曲星,还有哪些星宿?如何评价?
- 红酒瓶一般多高100ml小酒瓶是几两
- 2022年属兔运势男性 2022年属兔运势
- DNF可以暴富的地图,只有欧皇玩家才可以拥有最高可以赚5000w,你都知道吗?
- 怎么设置qq密码锁屏华为 怎么设置qq密码锁屏